新中国历史学60年与社会形态问题研究

¥1.2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9-10

字      数: 1424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新中国历史学60年与社会形态问题研究

引言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中国历史学诞生60周年。新中国历史学是一个具有特定时代内涵的史学概念。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这是继传统史学、近代史学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史学形态。如果说,中国传统史学是以封建正统史学占主导地位为基本特征,中国近代史学是以实证史学占主导地位为基本特征,那么,新中国历史学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占主导地位为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是新中国历史学的重大成就。它标志着在历史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社会形态的变迁为指导线索重新审视中国历史进程已经逐渐为广大历史学工作者所认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流意识。60年来,中国史坛关于若干重大史学问题的讨论,就是围绕着中国历史上诸社会形态的变迁这一主线展开的。可见,社会形态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研究社会形态问题对于历史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恩格斯早已指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在这方面,到现在为止只做了很少的一点工作,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地这样做过。”[1]恩格斯之所以把研究社会形态问题同重新研究全部历史联系起来,是因为此前人们对于历史的研究不是从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出发,而是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社会现象出发,从而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就是要求把人类历史重新立于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之上,如实地把人类历史进程看作是社会形态变迁的过程。由此可见,是否用社会形态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关系到历史研究中坚不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关系到能不能把被唯心史观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的大是大非问题。新中国历史学既然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那么,它理所当然地要把研究社会形态问题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回顾新中国历史学60年走过的历程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社会形态问题的研究上。为叙述方便起见,本文将新中国历史学60年按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时期,具体考察不同时期关于社会形态问题研究的主要表现、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等。

一 新中国历史学前30年的社会形态问题研究

新中国历史学前30年的社会形态问题研究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而开始的,它突出表现在:围绕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及其实现形式这一主线开展对若干重大史学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为此,我们的论述将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切入。

(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是新中国历史学的重大成就。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半个世纪里,历史学界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近代实证史学。毫无疑问,近代实证史学的进化论历史发展观及其重证据的实证研究方法曾经有力地推动中国历史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从而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改造。这是近代实证史学的历史功绩。然而,近代实证史学的历史观,从根本上说,是唯心史观。因此,一旦涉及历史的深层次问题,近代实证史学便无法作出正确的回答。事实证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才能从社会形态变迁的角度对历史的深层次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卢钟锋.新中国历史学60年与社会形态问题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36位著名学者纵论新中国发展6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