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奖惩办法

¥0.6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11

字      数: 258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实施严格的奖惩办法

奖励能使人们符合组织期望和要求的行为得以保持、增强、发展和巩固;惩罚则能使人们不符合组织期望和要求的行为得到控制、减弱、消除和矫正。奖励与惩罚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都统称为强化刺激,其为人的复杂的、连锁的行为活动提供了反馈信息,起到激励行为的作用。奖励称为正强化,能使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加强、保持和推广。惩罚称为负强化,能使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尽快得到控制、减弱和矫正。

(一)确立奖惩标准参照系

奖励作为一种正面的激励,是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型人才管理评价体系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奖励主要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名目繁多的荣誉称号在各高校的学生奖励办法中都会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定和说明。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也存在着一定问题。首先,名目繁多的荣誉称号不能很好地辨别荣誉层级,不利于学生管理。适度的奖励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可将其分成学习、工作、生活三类,每个种类设置几种荣誉称号已经可以满足对学生发展的鼓励,但是当前很多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设置了很多类型的荣誉称号,这些称号中有的差别不大,容易让人们混淆奖励等级;各个学校的荣誉称号自成体系,学校内部的荣誉等级还较为清晰,但是校际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通过荣誉称号的名称正确区分出两个不同称号之间的层级差别,给比较评价带来困难。其次,名目繁多的荣誉称号让学生变得功利浮躁。当前大学学术功利浮躁的问题广受诟病,很重要的原因是制度管理引导的偏差,学校设置各种荣誉称号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在良好竞争环境中使学生共同进步,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荣誉称号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取更为优良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前景,不惜“为了获奖而获奖”,针对不同奖励的要求“投其所好”,特别是一些重视素质德育方面的奖励,做一些表面文章来迎合奖励规定就可以获取奖励,这不仅违背了培养高尚人格的初衷,还造成了学生功利化的不良局面。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石玉平,杨福荣,刘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