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传播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0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2-08

字      数: 736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十二章 孔子的传播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发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感叹的孔子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大地上,在世界范围内,其“名”会如此兴旺繁盛。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2011年1月11日,总高为9.5米的“孔子”塑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抛开国内不谈,其在全球范围内也“声名鹊起”。

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数据,自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已在世界上的91个国家(地区)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其中,亚洲30国(地区)81所,非洲16国21所,欧洲31国105所,美洲12国103所,大洋洲2国12所(国家汉办,2010)。在《孔子学院章程》中,虽然并没有对“孔子”或其思想的传播有专门表述,但全球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已然证明孔子在中国文化方面的代表性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信号。“为什么选择‘孔子’?在西方看来,这是一个品牌问题。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等思想,在西方都易于被接受。而孔子在西方是一位‘知名人士’。对于那些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如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孔子’都是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对象。西方人认为,选择‘孔子’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做法,即以一位‘慈爱的老人’为形象来达到掩饰孔子学院下的中国目的。”(刘程,2011:197)我们认为,除了“品牌”意识之外,孔子学院以“孔子”为名,正是中国对外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和”的理念,于内而言,是构建和谐的社会;于外而言,是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和平的世界。

汉语国际推广不但包括汉语国际教育,而且包括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二者之中,汉语国际教育是基础,也是手段,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目的和归宿。其终极目标该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互惠、融合、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追根溯源,对孔子自身的传播思想进行归结和评述,以彰显其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将是大有裨益的。

二 孔子传播思想研究述评

(一)研究概况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程,安然.孔子学院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