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孔子与维柯基本哲学思想比较

¥1.2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2-08

字      数: 900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十三章 论人:孔子与维柯基本哲学思想比较

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持续至今,影响着哲学界、美学界、法学界和语言学界等领域,其代表作有《新科学》、《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从拉丁语源发掘而来》、《维柯论人文教育:大学开学典礼演讲集》等。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代表的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拿生于1668年卒于1744年的维柯与之相比,实有缘由。缘由在于,二人皆对人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表现为提倡仁或者智慧的学说,并对人作了细致的划分;倡导学问,并致力于实际运用;仁或者智慧的终极目标是君或者上帝。这种跨地域、跨历史的人性研究,将为东西方思想、文化在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上的碰撞、交流提供一个视角,为跨文化研究展示一个新的领域。

一 外推的哲学思想:“仁”与“智慧”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实用理性的首倡者。其核心思想是仁。据我们的理解,仁之根本是孝悌。仁的哲学是外推的,即由己及人,由家及国。

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杨伯峻,1980:140)即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对别人忠心诚实。又说:“恭,宽,信,敏,惠。恭而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杨伯峻,1980:183)归根结底,这是仁的表现形式。用孔子的话来说,即,能够实行此者于天下就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一句话,“克己复礼为仁”(杨伯峻,1980:123)。这可以分两方面来看:一是仁注重人自己的内心、道德修养,所谓“克己”;二是外合乎礼,所谓“复礼”。

首先是“克己”。克己要求以自己的主观努力,做到仁至。具体要求为,孝悌第一,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开始;其次,努力学习,讲究忠信,赶赴“义”所在之地,改掉不善之处。这样,才是所谓修德。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杨伯峻,1980:127)可见,孔子所谓修德源自小“家”,即以孝悌为端。何为孝呢?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杨伯峻,1980:7)对父母的孝敬是修德的根本,更是其他一切德行的前提。所以,孔子才会说,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由己及人,仁,很容易就能够做到并且做好。因为仁就在生活之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程,安然.孔子学院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