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讷”

¥0.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2-08

字      数: 582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十五章 孔子说“讷”

关于孔子,前辈时贤对其论述已然汗牛充栋。而关于孔子之“讷”的论述则少之又少。苑青松(2008)认为,“反巧言、倡讷言”是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出的说话观。作者从三个角度论述了形成中国社会轻说重做的民族性格的缘由:其一,中国特殊的生存空间是“反巧言、倡讷言”的自然基础。中国地处内陆地带,上古先民们依赖较大的民族部落群体力量方能生存发展,于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部族单位不断被强化,这样年长者就成了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拥有者,并向下传授。其他人则接受年长者的“话语霸权”,如此,形成了“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思想理念。其二,中国以血缘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关系是“反巧言、倡讷言”的社会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分散的小农经济,使血缘家庭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得以形成,家族内又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处在“尊、长、亲、贵、主”位置的,自动处于话语主导地位。“家国同构”更强化了“反巧言”的说话观。其三,儒家文化是“反巧言、倡讷言”得以固定传承的文化基础。首先,个性无伸展是形成“反巧言、倡讷言”的文化前提。其次,只注意行为的动机,不注意行为的效果是形成“反巧言、倡讷言”文化的核心。最后是任直觉的哲学观。

赵东玉(1998)则从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入手,归纳出二者在“言”方面的几个相同特征:实用功利、低“讷”高“无”、外律内求、君子品质。其之所以相同的原因是,改造现实的淑世宏愿、对“多言”的无益甚至危害的共同认识以及对“巧言”、“便佞”等的同仇敌忾、对“天何言哉”和“希言自然”的认识、对理性精神的共同追求。此外,作者还对二者的不同及其原因进行了阐述。武克忠(1988)认为,孔子注重“言”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即“谨”和“信”。在言与行的关系上,认为“言”和“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认为“行”比“言”更为重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程,安然.孔子学院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