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的检验标准

¥0.5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2-10

字      数: 381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五 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的检验标准

实践性是社会和人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内容结构是为着改造世界(包括人、社会和自然界)而建构的,同样蕴涵着实践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内涵构成的现实性和价值实现的有效性,表现为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衔接与全面渗透,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在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中生发,在实践的检验和洗礼中成型,并且只能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随实践的发展而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在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中生发。“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虽然在形态上呈现为具有主观性的思想意识,但在实质内容上却是客观的,它生发于实践的现实性需要,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4]。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主要体现为社会历史的现实性需要、人民群众的现实性需要和阶级统治的现实性需要等三个维度。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活动,其内容结构首先是生发于社会历史的现实性需要。历史上,奴隶社会时期生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是等级观念和天命观,封建社会时期生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儒家思想伦理观,资本主义社会生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是个人主义思想观念,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些内容及其结构,都生发于并满足于社会历史实践的现实性需要,因此对维护所处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背离社会历史实践的现实性需要,无论是落后还是超越历史现实性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会因与实践需要不相符合而遭到淘汰或导致失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只有在社会历史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中生成,才能具备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民群众为受众主体,其内容结构还必须生发于人民群众的现实性需要。这是因为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开展的,都与其现实利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事实表明,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利益的实现有明确相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越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越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再次,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还生发于阶级统治的现实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作为阶级统治所必不可少的政治力量和资源,因此,任何存在阶级的社会与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都会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打上阶级统治的鲜明烙印。在阶级社会里,所有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都会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要求,努力把反映阶级统治意志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