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产阶级”危机的真相

¥2.73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02

字      数: 1235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西方“中产阶级”危机的真相

二战后的“黄金时期”使西方社会出现了所谓的“中产阶级”,它被视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是资本主义文明在社会结构中的体现,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关键。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大量的“中产阶级”构成“橄榄型”社会,即两头小——最富和最穷的人最少,中间大——居于社会中间位置的“中产阶级”规模最大,并认为这样的社会结构最稳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形态。但是,“中产阶级”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积累进程的深化,“被挤压的中产阶级”与资本主义一道进入了“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危机。有关“中产阶级危机”“拯救中产阶级”的呼声在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不绝于耳。

一 对“中产阶级”概念的剖析

何为“中产阶级”?《美国传统词典》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介于工人阶级和上层阶级之间的社会经济学阶级,通常包括专业人士、高级技术人才和中低管理人员。”[1]英美两国的其他词典的定义也与之大同小异。这一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方社会对“中产阶级”的模糊界定。“中产阶级”社会在西方人看来是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多数人既不是富人也不是穷人,而是经济状况处于中间程度的人。”[2]到目前为止,西方对于“中产阶级”的界定,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哪个国家对什么是“中产阶级”下过确切定义。倒是政客们为争取选民,不得不尝试对“中产阶级”加以界定。如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人罗姆尼和奥巴马分别将年收入在“20万—25万美元或稍少些的人”及25万美元以下的人称之为“中产阶级”。[3]金融机构或研究机构出于工作需要也必须对“中产阶级”的概念加以量化,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在4000美元到1.7万美元之间的人群。[4]亚洲开发银行将“中产阶级”定义为每天消费2—20美元(约人民币13.6—136元)的群体,这个标准远低于西方。[5]看来,在界定现代“中产阶级”的问题上,人们依据的不是科学严谨的概念,而是收入水平,不管这样的收入差距如何巨大,或这种收入可能因经济状况而如何的不稳定。正是由于“中产阶级”不是严谨的科学概念,所以对它的定义会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只好由机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定义,使“中产阶级”的界定成为学术界讨论不休的话题。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是明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多次指出,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中等阶级”“中间阶级”或“中间等级”(在英文中都是一个词middle class,中文的翻译取决于译者的理解)指的是介于统治阶级贵族与被统治的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同样被统治的资产阶级。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写道:“最后,我还要做两点声明。第一,Mittelklass(中等阶级)这个词我经常用来表示英文中的middle-class(或通常所说的middle-classe),它同法文的bourgeoisie(资产阶级)一样是表示有产阶级,即和所谓的贵族有所区别的有产阶级,这个阶级在法国和英国是直接地、而在德国是假借‘社会舆论’间接地掌握着国家政权。……”[6]在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后,“中等阶级”或“中间等级”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指出,“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7]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于海青,刘淑春,邢文增,宋丽丹,李凯.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当前西方社会矛盾与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