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发展进程中“钟摆现象”的提出和相关研究状况

¥0.7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04

字      数: 272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阿根廷发展进程中“钟摆现象”的提出和相关研究状况

1983年,阿根廷经济学家马塞洛·迪亚蒙德(Marcelo Diamand[1])在美国范德堡大学“拉美政治经济变革举措”研讨会上做了题为“阿根廷钟摆何时方休?”的报告,首次提出阿根廷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钟摆现象(péndulo argentino)”。所谓“钟摆现象”,是指阿根廷的发展策略特别是经济政策总是在民众主义(或扩张主义)和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模式间剧烈摇摆。其中,民众主义模式反映了民众在经济领域的诉求,它崇尚凯恩斯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追求更好的收入分配和完全就业两大目标。第一个目标通常通过提高社会福利和名义工资、实施价格管控实现,同时还会借助汇率和公共服务价格等政策工具确保生活成本基本稳定;第二个目标通常以保持内需旺盛来实现。自由主义模式反映了农牧业、金融业、传统产品出口业以及部分民族资本家的诉求,它强调经济秩序、财政纪律、效率、预算平衡、信心、吸引外资和民众的必要牺牲。迪亚蒙德的这一研究发现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学者通过这一“钟摆现象”来描述阿根廷发展进程的特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1996)即认为,阿根廷乃至拉美多数国家在经济政策制定中有在国家干预和市场主导间走极端的现象,即“钟摆现象”。由于钟摆是机械的,这一概念没有考虑到反馈机制和共识形成机制对“钟摆”摆动幅度可能产生的减缓作用,但从历史上看,在拉美国家中这种减缓作用的确十分微弱。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姜涵.制度选择与钟摆式发展:新经济史视角下的阿根廷发展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