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问题的复杂性与“普世价值”概念的误导性

¥2.4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6

字      数: 1289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价值问题的复杂性与“普世价值”概念的误导性

近年来,学界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这些争论背后所包含的巨大的现实政治意蕴: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化和全球化这两个重大历史趋势的不同理解,而且也折射着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和困境,譬如,如何处理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东方)文化,如何既向西方学习又能够抵御西方霸权的挑战,如何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战略,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中选择适当的改革步骤和改革目标,等等。从更深的哲学层面上讲,这些问题的争论也涉及如何认识价值的问题。因此,积极开展这些学术争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上述现实政治问题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深化对价值问题本身的理解。

一 价值问题的复杂性

“普世价值”用英语表示就是universal value(又译为“普适价值”“普遍价值”)。按照《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universal作为形容词,它的含义主要包括:(1)世界性的:属于、有关、扩展到或影响整个世界或所有世界内的;(2)共同的:包括有关或影响所考虑的等级或群体的所有成员的;(3)普遍的:可用于或共同于所有目的、条件或情况的;(4)宇宙的;(5)通用的;(6)全称的。如果由此可见,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指,在任何时空、任何条件下对每个人或每一群体都普遍适用的价值。用维基百科全书的定义就是:“普世价值是对所有人或几乎所有人都有相同价值的价值。”[1]程广云、韩璞庚认为,“普世价值之普世性,一般具有三个层面的语义:第一,这种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普适性),即不是仅仅适用于个别人、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人;第二,这种价值具有普遍永恒性(不变性),它不是仅仅适用于一时一地,而是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第三,这种价值是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普遍必然判断)来表述的。只有符合以上三个基本要件,才能称为普世价值命题”[2]。这段话可以说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普世价值”这个词的基本含义。

由于“普世价值”概念的重点在其普遍适用性,所以,我们对“适用性”这个词也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一般来讲,普世价值的适用性有三层不同的含义:第一,指的是这个价值对每个人(或每个群体)都是实际有用的;第二,指的是每个人(或每个群体)都认为该价值有用并因而共同追求的;第三,指的是每个人(或每个群体)都应该追求或应该作为准则去行事的。这三种含义不仅在现实中是有重要区别的,而且从价值理论的角度看也是有重要差异的。第一种情况说明的是价值的客观性,第二种情况说明的是价值的主观性,第三种情况则指的是价值的规范性或应然性。价值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的特性,那是由“价值”这个概念本身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价值”这个概念在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定义,但按照目前国内学界占主流地位的看法,价值涉及的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它指的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主体)的需要的意义关系,或者说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然而,主体不仅是有着一系列需要的一种自在的客观性存在,而且也是必须通过认识和行动才能满足需要的一种自为的主观性存在。既然如此,在价值问题上又会包含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事物对作为主体的人或群体的客观作用或意义;二是人或群体对事物的意义或有用性的主观评价。这样,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实际上可以有四个角度,即客体的角度、主体的角度、客观的角度和主观的角度。每一个角度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从而使得价值问题显得错综诡异,充满冲突。同时,也正因为存在价值的冲突才使得价值的规范性问题显得既重要又复杂。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马德普.价值问题的复杂性与“普世价值”概念的误导性[C]//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普世价值”论批判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