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普世价值”是伪命题

¥0.7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6

字      数: 391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抽象的“普世价值”是伪命题

何谓“普世”?佛经《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卷下就有“利养普世”的说法,所谓“普世”就是“普遍世间”之意,用世俗的话讲,就是“普天之下”“全人类”的意思。在西方,“普世”肇始于普世主义。普世主义源于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natural law)哲学,在这一哲学看来,世界好比上帝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且内在于一种称之为“逻各斯”的宇宙理性之中。从亚历山大剑指其所到之地到基督教的普世主义教会,普世主义理念不断在实践。

为了廓清人道主义的利益正当性和合法性,契约论和约定主义立足于主体的共同主义,提出社会共同需要和利益,认为“普世价值”的人性基础是普遍理性,即公共理性、契约理性或交往理性。因此,约定论或约定主义的“普世价值观”既不同于独断论,也有别于怀疑论。它以承认多元文化价值为前提和基础,同时认为各种文化之间可以“通约”,从中求得“普世价值”。由于“普世价值”一落入实处就面临困境,为了维护其“普世性”,只得将其解释为纯形式,因而其必然以形式主义的模式被推行。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沈江平.抽象的“普世价值”是伪命题[C]//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普世价值”论批判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