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战斗性

¥1.3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6

字      数: 720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战斗性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实现了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科学发展。第一次把对国家的认识奠定在客观的历史发展基础上,对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的类型、本质、职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科学的阐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但是,当前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不一致。一些人或提出宪政民主,或重提民主社会主义,打着“中立”“宪政”“民主”的旗号,意图否定国家的阶级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企图用西方的民主观、超阶级的国家观来指导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回顾历史,从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到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再到今天的“国家中立论”“宪政民主”思潮,可以看出,它们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上有着不少共同之处。历史总是那么惊人地相似,种种错误思潮的一再活跃警示我们,现实的政治斗争依然没有停息,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认清真相,澄清迷惑,批判错误,大力反击。

一 关于国家的两个基本问题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围绕国家问题的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十分尖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主要受到了两方面的攻击和歪曲:一是来自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二是来自工人运动中和党内的机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在与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斗争中,在与各种歪曲和诋毁的斗争中,以其科学性赢得了广大无产阶级的认同。此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续在与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斗争中推动国家学说的发展。当代中国关于国家的认识依然充满着分歧和对立。社会中不断出现攻击、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特别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的言论。“阶级、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似乎成为保守、落后的代名词,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普选制度成为一部分学者追逐著述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及其国家学说好像已成为明日黄花。”[1]拨开纷乱的表面,可以看到,无论是过去的历史中还是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两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国家的性质,一是国家的职能。

(一)关于国家的性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苑秀丽.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战斗性[C]//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普世价值”论批判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