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苏联模式及其世界性意义

¥0.2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09-06

字      数: 270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苏联模式及其世界性意义

在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终于形成了与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基本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内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自然把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目光投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是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股“以苏为师”的热潮。在“以苏为师”的时代背景下,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也被人们视为一种标准模式,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被广泛师法和模仿,在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也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它一度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模式,甚至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唯一的模式。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赵康太.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