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比较研究》前言

¥1.1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0-08

字      数: 1327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前言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和努力进取中,已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正是由于我们沿着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我们本民族的社会现实,坚持进步、变革、探索和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我国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也同样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观念的引领下,在社会经济文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日渐繁荣发展的。

就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观念仍然是我们主要遵循的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优秀文化理论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和发展的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是在同各种各样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封建阶级文艺思想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以其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重视,很快在欧洲、苏联以及东方的中国等迅速传播开来,并且成为现代世界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和科学意义上的重要文艺思潮,它的产生对于世界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上的重大影响。

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与当地具体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各民族具体的文艺实践相结合,在面对一些需要解决的新的现实和新文艺问题时,人们不断地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理论概括,为此就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并且是各具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为此我们采用历史逻辑的和比较学的研究方法对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进行认真具体的比照性分析,通过追寻、辨析二者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点,进而深入探索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创作、发展和繁荣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与实践

作为具有新的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是在不断实践和发展中形成的。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走了一条各自不同的理论实践道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则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摸索和寻找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萌芽与俄国“十月革命”直接相关,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1]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创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的新纪元。如果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批判革命相比较,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革命者和实践者,虽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经由苏联传来,但却伴随着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和战斗精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着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社会变革运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正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和革命文艺发展逐渐萌芽和形成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