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释迦乘羊问学图》的探讨

¥1.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07

字      数: 557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对《释迦乘羊问学图》的探讨

元《释迦乘羊问学图》,是对释迦太子青年时代学习文学课程场景的艺术表现。

这种场景的描绘,在犍陀罗石刻和中原佛教图像中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别。犍陀罗石刻中,释迦太子是骑在羊背上前去拜师学习;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中,释迦太子是骑在马上前往拜师,而隋唐时期则演化为释迦太子坐在中式榻上学习的场景。显然,随着佛教的传播,对佛传及经文内容的表达,会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空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图像肯定会以当地主流文化为表达手段。所以,人物种族形象、服装和场景的演变,都是必然的。因而,本文在简要追索这种场景变化脉络的基础上,对“乘羊”这个骑乘方式做一点探讨。

一 汉唐之际释迦太子“问学”场景的图像表达

汉唐之际,释迦太子“问学”场景的图像表达逐步中国化的过程非常明显,先看文献方面的表述。

释迦太子“问学”是佛陀传记中一个主要环节,在《佛本行集经》《太子瑞应本起经》《过去现在因果经》《普曜经》都有详细的描写。

三国时僧人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云:

及至七岁,而索学书,乘羊车诣师门。时去圣久(书缺二字)以问于师,师不能达,反启其志。至年十岁,妙才益显。[1]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尚永琪.对《释迦乘羊问学图》的探讨[C]//侯长林.梵净国学研究.第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