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

¥0.7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08

字      数: 353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西方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

当代西方理论界,对于生态问题研究的一大趋势就是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目前来看,这种结合主要呈现为两大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尝试从制度方面深刻分析资本主义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性展开批判,从而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有机教育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1]认真研究并借鉴这两种流派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和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诸多思想家在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之路上不断前行。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的现代思想家是马尔库塞。马尔库塞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技术与社会层面来寻找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盲目滥用,人们盲目消费,盲目追求现实利益,劳动的异化程度以另一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人们成为“单向度”的人。其后的莱易斯、高兹等学者在马尔库塞的思路基础上,主张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减少生产技术对自然的控制,从而减轻自然对人类的无情反抗。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阿格尔首次使用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资本对自然资源无限度地攫取与掠夺由于受到自然资源有限承载能力的制约而必然引发生态危机。他指出:“资本主义由于不能为人们提供缓解其异化所需要的无穷无尽的商品(因为商品生产受限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而维持其现存工业增长速度,因而将触发这一(生态)危机。”[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总结了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调节了自己的经济政策,调控了社会生产,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待遇,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是工人在重复劳动中,丧失了创造力,失去了幸福感,工人不得不将自身的幸福建立在源源不断的消费之上。紧接着,奥康纳将自然与文化的维度引入马克思主义,试图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态危机的解决寄希望于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即生态社会主义形式。奥康纳引申并发展了马克思对于生产条件的内涵的观点,认为生产条件不仅包括劳动者、自然等客观因素,同时也因劳动主体的主客同一性而具有主观因素,即文化因素。奥康纳认为将自然、文化理解为存在于生产条件内部的要素有助于“更为社会化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形式以及生产条件形式结合在一起”[3]。近年来,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福斯特。他赞同将马克思主义同生态观连接起来,但他反对简单的理论嫁接式机械连接。福斯特独辟蹊径地通过新陈代谢裂缝论来阐述马克思的生态观,形成了“新陈代谢裂缝”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人与人在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全都商品化了,它将人们原初的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与结果全部纳入资本发展的模式之中,社会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资本的盲目膨胀,这种异化直接导致了新陈代谢的“裂缝”,使得代谢产物无法归还。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态危机是无法避免的。“只有承认环境的敌人不是人类(无论是作为集体还是个人),而是我们所在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我们才能够为拯救地球而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道德革命寻找到更充分的共同基础。”[4]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史小宁,郝相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