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出场的历史语境

¥2.3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8-10

字      数: 976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出场的历史语境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结构主义一度风行欧美。1968年“五月风暴”和“布拉格之春”事件之后,结构主义逐渐式微,后现代性理论话语逐渐兴盛起来。随着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等后现代性理论话语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西方学术思想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文化思想界的重要理论事件和前沿热点题域。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联。虽然,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尚有待进一步争辩分析,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后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吸纳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范式,在两者之间展开更为广泛深入的对话,以建立一种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学。因此,如何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联,成为直接关涉到如何理解当代思想史的重大理论议题。作为一种当代文化思想潮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何时、因何种缘由、以何种方式发生了复杂的关联,并生成了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这些问题的提出要求我们以事件化、语境化、历史化的方式回返后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历史语境,这将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精神旨趣提供十分有益的领会经验和观察视域。

1985年,由左翼知识分子拉克劳和墨菲合著的《霸权与社会主义战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一书出版,使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当代理论话题。该书被认为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作品,拉克劳和墨菲因此被誉为“后马克思主义的旗手”。拉克劳和墨菲的理论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论争,其中,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成为备受思想界关注的热点理论问题。

虽然,如何界定后马克思主义尚无定论,但就拉克劳和墨菲来说,后马克思主义就是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即将马克思主义置于后现代语境中加以理解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或可以将其称之为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此,英国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斯图亚特·西姆认为:“成为后—马克思主义者,就拉克劳和墨菲的风格来说,就是尝试着把后结构主义、解构、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之中的新近理论发展嫁接到马克思主义中来,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那些不再响应经典马克思主义教条的新文化氛围具有相关性。从外在特征看,后马克思主义是各种兴趣的不稳定联合,但把它们连在一起的东西是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入的视角,可以把后马克思主义概括为在其人生经历中一度把自己视为马克思主义者抑或其思想发展进程曾经被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深深地影响和塑造的那些人从后结构主义的或后现代主义的或女性主义的方向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抵制性的或修正性的回应。”[1]在西姆看来,后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嫁接。通过这种嫁接,将马克思思想置于当代语境之中,可以实现对正统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并使之获得回应当代诸种政治问题的理论活力。与西姆从后现代视角界定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相似,国内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曾枝盛教授也主张以后现代为基准视点来界定“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曾枝盛教授主张将后马克思主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把属于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或由后现代主义派生出来的后马克思主义归为“狭义后马克思主义”,而将其他类型的后马克思主义归为“广义后马克思主义”。曾枝盛强调,“我们向来主张,把拉克劳和墨菲等人的后马克思主义归为‘狭义后马克思主义’之列,这既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又可以突出它的‘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的特征,使之与其他类型的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使问题变得明晰起来。因为,只有拉克劳和墨菲类型的后马克思主义即打上‘后现代主义’的印记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后马克思主义。”[2]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党圣元,刘瑞弘,韩春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理论创新: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34届年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