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大众化重建文化民族性理路的历史教训

¥0.53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9-01

字      数: 213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以文化大众化重建文化民族性理路的历史教训

民族化等同于大众化,民众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特色的就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而所谓的大众、民众、百姓主要是指工农兵。这些观点都是有其特定的时代针对性与问题指向性,本身并不存在多少问题,然而如果我们在理解上过于简单化、机械化、片面化,就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有以下两种错误倾向。第一,将民族化等于大众化,将大众化混同于政治化,最后出现将民族化问题纳入阶级论的框架,[1]以大众化重建民族性演绎为以阶级性重建民族性,民族性重建处处打上了阶级性烙印。第二,将民族化等于大众化,将大众化理解为一味迎合百姓口味,大众化沦为庸俗化,导致民族化成为庸俗化的别称。应该说,上述两种错误偏向都将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显然,这里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科学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大众化的本质与内涵,把握大众化与政治化、大众化与庸俗化的关系与界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群山.“民族性”诠释与重建: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