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3.6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8

字      数: 949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同20世纪出现的否定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全盘西化”论相伴而生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巨人般前进的步伐遏制了这一思潮的蔓延。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泛起。它的主要表现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史。它的政治实质,是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在学术研究中也表现出来,但它从本质上说主要不是一种学术思想,而是一股政治思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首先必须揭露其政治实质和政治危害性。[1]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还需要深入揭露和清除其历史观基础。从社会历史观的层面看,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它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观察世界、认识历史、评价社会历史现象。本文就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世界观基础做一些讨论。

一 两种对立的历史研究方法论:社会形态论与“一般社会”论

人们研究社会历史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不同的方法背后,存在着不同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论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一般社会”论,是社会历史研究中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以臆造的“一般社会”为尺度去衡量社会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论。

1894年,列宁在他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以下简称《什么是“人民之友”》)这部成名作中,针对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的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方法,阐述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论与“一般社会”论的对立,显示出他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深刻理解。列宁这些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强有力武器。

社会科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列宁指出:“马克思以前的所有经济学家都谈论一般社会。”他们“争论的是一般社会是什么,一般社会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等等”。他们由此得出的理论,“都是一些关于什么是社会、什么是进步等等纯粹先验的、独断的、抽象的议论。”[2]他们如何去研究“一般社会”呢?米海洛夫斯基说:“社会学应从某种空想开始。”[3]列宁指出:“主观方法的首创者之一米海洛夫斯基先生的这句话绝妙地说明了他们的方法的实质。”[4]米海洛夫斯基用来衡量“一般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标准,是所谓“人的本性”。他说:“社会学的根本任务是阐明那些使人的本性的这种或那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社会条件。”在他看来,事物有合乎心愿的,有不合乎心愿的,社会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找到实现合乎心愿的事物,消除不合乎心愿的事物的条件”,即“找到实现如此这般理想的条件”。[5]总之,从“空想”开始,以先验的“人的本性”和主观“愿望”为尺度,去研究他们自己虚构出来的“一般社会”,寻找实现“理想”的条件,这就是米海洛夫斯基所代表的主观社会学给自己规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在列宁看来,这也是马克思以前所有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本文把表现于这种研究中的方法论称为“一般社会”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田心铭.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C]//张顺洪,吴英,董欣洁.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2册(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