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十年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经曲折

¥0.7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12

字      数: 319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文革”十年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经曲折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该通知和当年8月发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的全面发动。“文革”十年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包括文化事业在内的各项工作陷入了僵局、发展进程遭受破坏,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陷入歧途、历经曲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歪曲或庸俗化马克思主义的现象。

戏曲文艺活动遭受破坏,群众文化事业备受打击。1966年5月,“文革”开始后,广西文化单位即陷入混乱、瘫痪状态,此前已取得一定成效的以“改人、改戏、改制”为内容的戏曲改革运动也随之停止。“文革”期间,不少艺术表演团体被撤销,创作和排演活动被叫停,其专业人员被安排到别的团队或改行;原来不少活跃的业余剧团被迫停止活动,有的被解散。由于“表忠”活动及传达宣传“最高指示”的需要,机关、学校、部队、工厂、矿山、农村等大多数基层单位纷纷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群众中演“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的声势浩大。自1966年下半年开始,农村俱乐部以及其他群众性文化组织也全部被停办,有的甚至被任意加上“黄色”“地下”等罪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被当成“封、资、修”黑货一律禁止,有些民间艺人还被揪斗或被殴打致残。“文革”期间,广西一批优秀文艺作品遭受批判,比如民间歌舞剧《刘三姐》、话剧《朝阳》等在全区范围内受到批判、停演。1974年,江青抛出“8·18”批示,点名批评广西文艺界的所谓“攻击样板戏”的几个“小丑”,在广西乃至全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文革”期间,尤其是1966年至1970年,广西从省级、市级到县级图书馆,在“闭馆闹革命”的口号下,干部被下放改造,书刊被说成封、资、修的黑货而惨遭封存,一些图书馆甚至把部分有价值的书刊当废纸处理掉,县图书馆总数减少到16 所(而1960年时有43 所)。1971年之后,人们对“文革”的做法有所反思,进行了纠偏,图书馆业才开始缓慢回升。[1]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黄家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基于中共领导广西文化建设史的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