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

¥1.9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8-12

字      数: 955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

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是由现实形势和理论进程所决定的。从历史的发展看,随着时代的步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持续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张力结构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已经展现出独特的面貌。换句话说,在当代世界文艺理论运动的格局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获得了自己的特有身份,而且为人类文艺理论的未来提供了新的选择的可能性。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理论界和批评界有必要也有责任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必要也有责任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逻辑结构和形态体系上描述得更加清晰。

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经历了举世无双的辉煌,也遭遇了大起大落的波折。相当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被冷落和边缘化的,代之而起的则是现当代西方文论肆无忌惮地称霸文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艺理论至今仍陷在这个泥潭里,动弹不得。这种“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的理论诉求的弊端已充分暴露。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非但没有带来中国文论的进步和文艺的繁荣,反而造成理论和创作不可遏制的混乱与低迷。教训再一次表明,“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1]文艺创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正能量,文艺理论建设才能走上健康的轨道。

从另一个角度看,近些年来,中国文艺确乎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实践和新问题,亟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给以透彻的解释。如果我们把文艺创作理解为是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叙事化组织与特殊把握的话,那么,处在历史、文化和社会巨变期的文学艺术,对文艺理论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必然的。而在诸多种文艺理论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无疑比其他文艺理论更具阐释力和科学性。事实上,这些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了自己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党制定的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和提出的繁荣文艺的意见,可以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文艺理论和批评界应当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创造,为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添砖加瓦。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这是一个庄严的号召,一项重要的理论指示。随后,习近平又在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谈道:“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3]联系到这些情况,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应该是包括在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内的。既然要立足国情和实践,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那么,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境界的任务,也应提到日程上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应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6辑.2016[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