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邓小平对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9

字      数: 628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略论邓小平对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文学艺术理论和批评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这些巨大的成就是在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下,全国文艺理论研究者和批评家们辛勤探索的结果。而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构成之一的邓小平文艺思想对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艺理论界的思想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指导文艺界澄清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引领文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反思文论与批评领域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中外文论研究的优良传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邓小平文艺思想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21世纪的当下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一“二位”方向与“艺术属于人民”的文艺政策

在经历“十年浩劫”后,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也带来文艺的春天,营造了文艺思想园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春天的这次理论标准的讨论和邓小平同志对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使文艺思想界澄清了思想界过去的迷雾,砸碎了“四人帮”横加在文艺创作和文论研究及批评上的桎梏,文艺理论界和批评界的工作者更加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精髓与科学体系。而在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上邓小平同志在祝词中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为文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方法探索明确了宗旨和方向。

邓小平同志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科学的完整的继承和发展。无产阶级的文艺为最广大的劳动者代言,社会主义的文化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历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关注的人类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的文艺研究就设想了未来无产阶级文化的建设的方向,而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壮大和快速发展,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成功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原本只是由工人阶级参与的社会主义文化革新运动逐渐更新了它的概念与范畴。在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人领导下,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实践不断开拓和丰富了工人阶级文化革新的内涵和外延。具体说来,就是在苏维埃国家建设之初,针对时代的变化和主题,列宁提出了“艺术属于人民”的文艺思想。列宁在领导从农业国俄国向工业国苏联过度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扩大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体内涵,扩充了新型文化建设的队伍,扩展了文化建设主体,拓宽了文化服务的对象。列宁在与德国革命家蔡特金关于苏维埃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向和途经的讨论中就明确指出,在苏维埃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不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事业,认为那同时也是农民的事业。因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是由俄国工人和农民两大劳动主体建立的政体联盟。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是像早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那样,由单一的工人阶级来孤军奋战,而是必须团结占俄国人数大多数的觉悟了的农民兄弟来一起参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艺术属于人民,这便与时俱进地扩大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里的人民的概念,已经不再是经典作家原来设想的单一的城市无产阶级,也即工人阶级,改变了单一的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体的历史局限。这种内涵的扩展符合俄国变化了的实际状况,有利于更加广泛地团结更多苏俄文化人士和劳动大众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于是,新兴农民作家和旧俄国社会过来的同情下层人民和“同路人”的作家都团结在人民艺术的旗帜下,共同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文艺建设作出了努力,并且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实绩,繁荣了20世纪初期苏俄文艺。《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和《第四十一》的作者拉夫列尼约夫等优秀作家作品的涌现就是这种文艺思想哺育的成果。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吴晓都.略论邓小平对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党圣元,章辉,李昕揆.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3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