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

¥0.8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9-03

字      数: 441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交流与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追求。“知”即是前述的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的认识、对各种文明所应恪守的态度。“行”则是主张文明交流与互鉴,这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知灼见:从已然发生的人类文明史上看,人类文明的进步无不建立在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之上;从中国未来的发展展望,中华文化的发展依旧离不开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借鉴;从世界未来的发展看,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1]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

文明交流互鉴必须以平等、包容、尊重和对话为认识论前提,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对于每种文明的优点与不足要有客观、公正的认识。以自身的文化土壤和传统为基础,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文明,尊重每一种文明,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文化交往活动。首先,“人类文化绚丽多姿、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恰恰根植于最普遍的人性”[2]。不同文化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沟通、借鉴,是因为人类有着大体相似的生活经验,从而能够在面对问题与困境时,从彼此间寻找到补充或灵感。其次,在每种文化内部又区分为不同的共同体,比如性别、语言、宗教等,不同文化中相同的性别、语言、宗教上的共同体,可能会持有相似的观念、习惯。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同一文化内部容易产生分歧,而在他者文化中可能寻找到新的解释。于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就有了基础和可能。[3]因此,促进人类群体之间的交流合作,这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江.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