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平台构筑前提——革故鼎新中的扬弃与发展》确立新人才观

¥0.3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02-10

字      数: 42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确立新人才观

对于人才这个概念的解释,应该说,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答案,在不同观念支撑下也有不同的答案。21世纪,我们要确立什么样的人才观?概括地说,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中能为全人类的文明、为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做出显著的贡献[1]。显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称道的那种循规蹈矩、被动地做“驯服工具”的人,是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要求的。江泽民主席在北大建校100周年校庆讲话中,对新时期的人才提出了“高素质、创造性”的要求。高素质中所指的素质,无疑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而创造性则体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这就是21世纪我们所需要的能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品质。我们的高等教育应当为塑造这样的人才品质,为打好这种品质的基础而努力。

创新型人才在当今时代发挥了史无前例的重要性。20世纪中叶,美国人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增长中与自然资源和货币资本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1990年,另一美国经济学者保罗·罗默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内生增长模型,认为知识水平和人力素质是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初步解释了知识创新活动是如何导致经济持续增长,从而肯定了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智力化的中心性。跨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显现,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重要,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质量,已经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说,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美国近几任总统的共同策略,这是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1983年,美国就在为发展知识经济和教育产业进行谋划,并以《普及科学——美国2061年计划》为题,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克林顿政府1994年就把“为21世纪造就最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与“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并列在美国5个战略目标里。在他第二次当选总统的《国情咨文》里,明确写道:“确保教育优先”。正是这种对教育、对人才的长期重视,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有关统计,上世纪末,日本与美国相比,家电公司是美国的3倍,钢铁公司是美国的3倍,汽车公司是美国的4倍,机器人制造公司是美国的5倍,但美国经济却对日本占绝对优势。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软件业的规模约是日本的1000倍。曾几何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咄咄逼人之势,压得欧美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在一本引起了太平洋两岸震动的书《日本可以说“不”》中,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不管美、苏如何继续扩充军备,只要日本说一声停止出售半导体芯片,他们就会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然而,时隔不久,尽管日本的半导体存储器仍居世界前列,而以微处理器所代表的逻辑设计却顺应了“数字经济”的潮流,这种在更高层次上的创新把美国推向了高技术产业的高峰,重新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动权。这充分说明了创新及创新人才的重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郑立亮,陈玉科.构筑思维创新的平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