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平台的理论支点

¥0.5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2-10

字      数: 712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思维创新平台的理论支点

非均衡发展就是指通过优先发展事物的个别方面,以此为榜样和动力,带动其他方面快速发展。非均衡发展既是关于发展的一种策略,也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就指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1]江泽民同志1998年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这种人才培养上的非均衡发展思想,在当今一致呼唤创新能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我国的“211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计划”等都是非均衡发展策略的具体应用。在学校人才培养上,使用非均衡发展策略,目的在于改变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实施“齐步行军”、教学内容“定量供应”、培养出的人才“千人一面”,尖子不突出等弊端,努力造就个性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一、人才非均衡发展的内涵

人才非均衡发展有群体和个体之分。

所谓人才群体非均衡发展,就是指根据个体素质、能力、个性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应措施,使每个个体或先或后、或快或慢、或高或低地都得到最佳发展。简言之,群体非均衡发展反映在“群体合格,尖子突出”的育人模式上。当前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当前的部分管理制度,却背离了使全体学生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目标。因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类型、速度、水平存在差异,人才成长不可能“齐步走”。因此,在教育组织和管理上,要因材施教、因材施管,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培养综合素质好又具有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尖子人才。要创造各种条件,完善和改革各种制度,为拔尖人才开辟“快车道”,鼓励和激励他们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郑立亮,陈玉科.构筑思维创新的平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