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变奏——中国文化结构中的文人画传统

¥0.6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7-12

字      数: 913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文化的变奏

漫漫长夜之中,人类借着自己智慧的烛光,在精神的塑力下,堆叠起一座高高的文化之山——作为一种整体精神现象,文化成为物质现象向人类精神领域跨入的成果,以人类精神财富凝聚的面貌而产生、迁移。艺术,便是藏匿于文化整体中的人类情感的凝积。它同是一种精神现象,只不过它是文化整体的具体而微,是人类情感在心灵塑力下成为物质化的具体精神形式。一种文化同它的艺术之间,就这样在“精神现象”这个基点上结成了特定的同构关系。文化作为艺术的母体而存在,艺术则作为文化的特殊反映而绵延不绝。文化在艺术那里进行着一场刻骨铭心的变奏。

一 中国文化双层封闭运动模型

艺术本质上是以人类自身情感为核心的精神产品,它全部的意义就在于对情感的意象审美、价值确定。作为全部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艺术不可能摆脱文化整体的制约力,而只能成一种文化的特殊的精神反映形式存在。文化整体的外在形态和功能价值,决定并塑造了艺术的外在形态和功能价值。为此,在讨论中国艺术、文人画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变奏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中国文化本身的整体特征。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古国,数千年来可以说是在“平缓的冲突”过程中向前蠕动。中国文化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在自身内部进行的文化修整运动。就它的外在形态而言,则始终是处于一个“双层封闭运动”的模型之中。

第一层封闭运动——外在的封闭运动。这一层的封闭运动奠定在两个基础上。其一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的最直接的条件,人本身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作为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基础,中华民族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自然的方式养成了中国人的封闭心态。打开地图册,我们便可以明了这种地理环境的作用了:茫茫大海使中国与东邻各国的交往直到盛唐方始成功;沙漠的阻隔,则使中国与北方民族的交往处于极端困难之中,狭窄的河西走廊成为自汉朝以来汉民族与北方民族往来的唯一途径。即使是这样一条道路,也因有匈奴扼守而时常变为绝路。不过,对于养成中国人封闭心态最重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却莫过于汉民族所发源、滋生的中原土地所具有特殊性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汉民族的祖先就已陆续从内蒙、辽东、山东沿海、西北高原向中原这块肥沃的平原地带迁入,而中原地区事实上正处在一种近乎封闭的地理空间之中:北部和西部,有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吕梁山脉、秦岭等,南部有大别山、武陵山、天目山、南岭等,直到南海。群山巨岭如一道巨大的屏障,从北、西、南三面包围着中原,使长年居于中原的民族无法同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日积月累的结果,令中国人在自身内部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封闭心态,以为自居于世界的“中心”。“中国”、“中原”这样的称谓,便发端于这样的心态之下。可以说,封闭的地理环境,是造成中国文化长期以来自我封闭的一个基本因素,它从客观自然的方面制约了中国人在文化生产和发展方面的能力。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德胜.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