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的审美特性》表层结构——消费文化审美特性的载体

¥0.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8-03

字      数: 514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表层结构——消费文化审美特性的载体

如前所述,消费文化审美特性的表层结构是直接可以感知的部分。它是以物质或物化形态表现的,它是外显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一种形构力量,是消费文化得以显现的形式。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艺术是真理的显现方式”,表层结构则是消费文化的显现方式,是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消费文化的“肌肤”。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杰姆逊说过,再生产的过程导致了遍及社会领域的惊人的文化扩张,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可以说都已成了“文化”。而对我们所生活其中的当代消费文化的解读首当其冲的是它的外在审美表现,即消费文化审美特性的载体。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符号体系

博得里亚在他的第一部著作《物体系》中曾给消费下了一个定义:“消费既不是一个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富裕现象学,它既不是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及驾驶的汽车来界定的,也不是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实体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把所有这些东西组成意义实体来界定的。消费是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1]博得里亚颠覆了人们通常所持的对消费的观念,即认为消费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行为,仅仅是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他认为物质性的实践行为只是消费的前提条件,尚不构成“消费”概念本身,消费不是吃饭、穿衣、看电视、打电话等对有形或无形消费品的物质性或体验性消费活动,消费是一种符号活动,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在消费中,物品、图像、信息等被用做意指(signifying)符号或材料,而消费则是操纵符号的系统化行动。他认为消费是资本主义当代社会的特有概念,它不是围绕着物品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而进行的,而是一种符号行为和使用符号的行为,正因为这个特点而使当代社会成为消费的时代。他在《消费社会》中提出:“流通、购买、销售、对作了区分的财富及物品/符号的占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我们的编码,整个社会都依靠它来沟通交流。”[2]根据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消费文化可以被认定为在以符号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因此,消费文化最突出的审美特性是它的符号性。消费文化通过这种符号体系的运转来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并传承一定的价值意义。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徐放鸣.审美文化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