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的孝文化观念

¥0.9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3

字      数: 652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白族传统的孝文化观念

摘要:白族人民在与中原汉族人民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逐渐把以孝为主要精神的儒家思想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本主崇拜、巫师巫术、道教、佛教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孝道文化。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在长时间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之中,云南白族人民渐渐接受儒家思想,研究白族文化史几乎等同于在研究儒家文化在西南地区的渐进历史过程。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白族文化,有关孝道的内容就显然成为白族人民的主体性文化,渐渐融入到白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比如白族的《包大邑本主的来历》中就讲述了一位孝子为给母亲采药治病而摔死在山崖下的故事。孝文化在白族社会进行升华,由孝转为爱、敬、亲、善、礼、让等思想。儒家思想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慈幼就是白族的传统社会美德,白族社会中有“见老要弯腰,见小要抱抱;见老要尊敬,见小要亲近”的民间谚语。老年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团体中历来都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白族小孩起名要尊重老人的意见,红白事都要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年轻人在路上遇到老人会主动让路,对老人说话要用敬语,等等,这些都是白族人民彰显孝道的变现。

“以孝治天下”几乎是古代所有中国封建帝国的治国理念,小孝于家,之于父母;大孝于国,之于君,之于民。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成了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孝的内容有了小家和大家之分,“举孝廉”曾一时成为进入官场的制度规则。自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大批汉族民众迁移西南地区,加之秦帝国统一全国后派遣几十万秦兵戍守楚地及西南地区,汉文化开始影响西南少数民族,南诏国时期和大唐帝国进行了数次战争,大量汉民和唐军俘虏迁入西南地区,以儒家为核心的汉文化深入南诏国统治阶级上层之中。大理国时期由于和南宋毗邻,佛家和儒家文化成为大理国的主导思想文化,元朝时期在云南地区大兴学校,重点传授儒家教育思想,明清时期云南出现了许多书院,科举考试盛行一时,涌现了一大批儒家学者和朝廷官员。到了近代,西方学者费茨杰拉德在对云南白族进行考察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这里的白族人比汉人还汉人”[1]

一 白族传统孝道的历史沿革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樊庆元.白族传统的孝文化观念[C]//杨国才,李伟,王韵.民族伦理与道德生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