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故事的另类叙述——以《述异记》“梦口穴”条为例看桃源故事的“寓意”与“纪实”

¥2.0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9-04

字      数: 954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桃源故事的另类叙述

陶渊明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类似的桃源故事又见于其志怪小说《搜神后记》卷一“袁栢根硕”条、“韶舞”条、“梅花泉”条,并且,《搜神后记》中的桃源故事应该为《桃花源记》的草本。[1]《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大匠运斤的文学性书写,志怪故事口耳相传,更贴近人们生活。此外,二书之异,还在于《搜神后记》中不见落英缤纷的桃花林,而是有着琪花瑶草、璇霄丹阙、琼浆金液、丹醴之诀的殊别仙境,明显带有道教化的倾向。我们若将视域扩大到整个六朝小说,会发现,此一时期的桃源故事非常多,并且神异化、道教化是其通有的特质。桃源故事的发生地在“洞穴”,这实则也是道教“洞天福地”观念的体现。

陈寅恪言,《桃花源记》“既是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2]此一论断高屋建瓴。其实,志怪小说中的桃源叙事亦如此,荒诞的故事背后有着深层的现实基础。笔者以祖冲之《述异记》“梦口穴”条为例,来探讨志怪小说桃源故事的“寓意”与“纪实”。其文如下:

南康雩都县沿江西出,去县三里,名梦口,有穴,状如石室,名梦口穴。旧传:尝有神鸡,色如好金,出此穴中,奋翼回翔,长鸣响彻,见之,辄飞入穴中,因号此石为金鸡石。昔有人耕此山侧,望见鸡出游戏,有一长人操弹弹之,鸡遥见,便飞入穴,弹丸正著穴上,丸径六尺许,下垂蔽穴,犹有间隙,不复容人。又有人乘船从下流还县,未至此崖数里,有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因载之。黄衣人乞食,船主与之盘酒。食讫,船适至崖下。船主乞瓜,此人不与,仍唾盘上,径上崖,直入石中。船主初甚忿之,见其入石,始知神异,取向食器视之,见盘上唾,悉是黄金。

一 洞穴:重获新生的隐喻

洞穴是原始先民栖身的主要居住场所,是他们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为抵御虎豹毒蛇、洪水等灾害的自然选择,《易经·系辞下》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不仅如此,洞穴还是繁衍子孙的地方,是死后的安葬之地,因此,于先民而言,洞穴意义重大,也由此形成了洞穴崇拜。洞穴作为人类的发源地,曾一度被人格化,被想象为“子宫”“母腹”,具有生殖功能。瑞士学者荣格言:“石洞也可能是‘大地母亲’子宫的象征,成为转变和再生可以出现的神秘地方。”[3]我们综观六朝志怪小说的叙事,会发现,洞穴的确是故事主人公绝地逢生之地。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尹策.桃源故事的另类叙述[C]//侯长林.梵净国学研究.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