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国”是美国功利主义国际关系观和国家利益考量的结果

¥1.55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5-03

字      数: 366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危机中国”是美国功利主义国际关系观和国家利益考量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步主义的西方文明观之外还有残酷的功利主义国际关系观。在此思维范式之下,阿班甚至将早期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某些侵略行为理解为日本对自身利益的争取和保护,以及将治外法权的废除视为对西方在华利益的损害,完全无视中方的立场和观点。正如中国研究者王立新所言:“观察美国人作为意识形态人(ideologist)的时候不是在他们谈论国内政治的时候,而是在他们谈论国际政治的时候,特别是在他们谈论与世界其他地区关系的时候。这时我们会发现即使是普通的美国人也以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框架来看待政治问题。”[1]西方功利主义的意识形态在阿班论及远东外交政策时有着较为全面的体现,例如以下阿班于1936年针对日本对华政策所发表的看法:

当美国将边界扩张到密西西比河,随后又向西推进到太平洋、向南扩展到格兰德河的时候,得到的是大片的荒地。而今,日本正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一个地区进行扩张统治。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确保对众多人口(潜在的消费者)的支配要比一百年前吞并广袤的无人区显得更加重要。

有意思的是,笃信天皇从天而降,并对此抱有神秘崇拜的日本人在今天向世人所证明的却是: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方方面面,日本都是全世界最残酷的现实主义者。

在历史回顾的感伤之外,我们必须承认那些国家所具备的残酷而现实的生存法则。放眼远东,日本在过去75年已经获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东方诸国中的强者。

因此,日本不会停滞不前,因为那样就会走向毁灭。对日本而言,在拥挤狭小的世界中确保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获得毗邻土地,并对其进行安全有效的政治和经济统治。那些地方不仅可以给日本多个城市的工厂提供原材料、为几百万的日本劳工提供粮食,而且还能为日本人的产品提供稳定的市场。[2]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莉.映入西方的近代中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