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结构变化

¥1.0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07-12

字      数: 1413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结构变化

从人类思想发展史的角度上看,作为唯物史观核心理论之一的生产关系理论无疑是马克思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原创性”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同他的其他基本理论一样,也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问题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这一理论。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为在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提供一条可供批判性选择的思路。

只要仔细梳理马克思的文本,就会发现,马克思对生产关系及其演变发展的科学考察是从两个相互联系的视阈上展开的:一是生产关系的所有制性质;二是生产关系本身的组织状态。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术界忽略了对马克思后一方面思想的系统研究,故对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产生了种种不准确和不科学的认识。

列宁曾把生产关系称之为最基本、最原始的社会关系。但这一社会关系组织状态本身也有个演变发展过程。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这一社会关系组织状态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大的变化有三次。

第一,地位的变化,即从生产关系的作用隐匿在地理环境和人的自身再生产的决定作用的过程中到生产关系越来越起着相对独立的决定作用。我们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几段话中,便可以体味到为什么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生产关系还不能相对独立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旦人类终于定居下来,这种原始共同体就将依种种外界的(气候的、地理的、物理的等等)条件……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1]“公社或部落成员对部落土地(即对于部落所定居的土地)的关系的种种不同的形式,部分地取决于部落的天然性质,部分地取决于部落在怎样的经济条件下实际上以所有者的资格对待土地,就是说,用劳动来获取土地的果实;而这一点本身又取决于气候、土壤的物理性质,受物理条件决定的土壤开发方式……的变动。”[2]“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社会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3]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进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历史进程所改变,生产关系就从地理环境和人的自身再生产的“母体”内分化出来,而获得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在基本相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出现了本质上不同的社会制度,或在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出现了本质上相同的社会制度。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生产关系与地理环境和人的自身再生产没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了。地理环境和人的自身再生产对生产关系仍然起着特定的决定作用。

第二,表现形态的变化,即从生产关系往往以宗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到生产关系以“纯经济”的或“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关系虽然已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相对独立的决定作用,但由于社会生产组织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宗族和家庭关系具有比较强大的生产组织功能,故生产关系往往带有宗法色彩,生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往往以宗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工业文明时代,“历史上最发达的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形成了,经济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其主要标志之一是:生产关系彻底摆脱了宗法关系的外表,而以明确的契约形式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作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叶险明.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