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人群的动作内隐认知研究》总结、启迪与展望

¥1.53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5-02

字      数: 952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四部分 总结、启迪与展望

1 总结

内隐记忆是当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和前沿课题。最受人青睐和关注的是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其中,加工分离为内隐记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内隐学习的研究紧步内隐记忆研究的后尘,其研究将给传统教学以新的视角和理念,将这对孪生兄弟综合在一起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内隐记忆的研究始于神经心理学家对遗忘患者的实验观察,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多数心理学工作者将其转入到正常人的研究,致使内隐记忆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一张白纸。多数研究表明,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现象广泛存在于体育运动领域,但其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实验研究,国外只有少数部分学者涉及,而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于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更是一片处女地。鉴于上述原因,笔者选中特殊人群的体育领域,以视障运动员和视障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明眼运动员和明眼学生为对照对象;以非言语作为实验材料;借鉴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和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探讨视障运动员和视障学生的动作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动作记忆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尤其在内隐记忆研究方法介绍方面泼墨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的总体设计思路。

在第二部分,笔者设计了五个实验,其中,第一个实验涉及编码方式对动作记忆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视障运动员和盲生由于视觉功能的缺陷,导致其在信息加工和认知方式上具有特殊性:小学盲生采用表象编码再现肘关节动作的准确性最好,动觉编码次之,言语编码最差;视障运动员采用表象编码和动觉编码再现肘关节动作的准确性最好,言语编码次之;视障运动员和盲生分别采用表象编码和动作编码再现肘关节动作的准确性优于明眼运动员和明眼学生。实验结果表明,视障学生由于视觉的缺陷,改变了信息输入的途径,也改变了信息加工的方式;视障儿童通过触摸觉的训练和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触觉功能的感受性和准确性,起到“以手代目”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动觉编码和表象编码的信息加工能力。第二个实验是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编码方式对动作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影响。第二个实验在实验技术和实验程序上比第一个实验具有技术上的创新和实验技巧。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人采用加工分离的实验程序,借助于肘关节方位仪的操纵,研究视障群体的编码方式对动作内隐记忆影响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视障和明眼运动员的动作内隐和外显记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编码方式的影响,其动觉编码有利于内隐记忆;视障和明眼学生的动作内隐记忆几乎不受编码方式的影响,而动作外显记忆受编码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大;动作内隐记忆同动作外显记忆一样存在被试类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动作内隐记忆也受到编码方式的影响,只是受到的影响程度比动作外显记忆小而已;人们可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和干预措施来提高动作内隐记忆能力。第三个实验主要涉及动作内隐记忆的感觉道效应。国内外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感觉道效应的研究,大多是采用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的方法。笔者在第三个实验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即自行制作实验材料,让被试在实验的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用不同侧的手触摸金属球,实验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实验结果显示,动作内隐记忆存在感觉道效应,动作外显记忆几乎不存在感觉道效应;验证了动作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存在功能上的独立性。实验表明了自动提取对感知材料的熟悉性比较敏感,在实验的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改变感觉道,导致感知材料的熟悉性发生变化,致使自动提取的成绩下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谢国栋.视障人群的动作内隐认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