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的态度:亲近与崇尚》对自然状态的崇尚

¥0.2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07-07

字      数: 340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对自然状态的崇尚

新时期文学中对“自然”的表现,第二种方式是以自然界和人性的自然状态为表现对象。这种作品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原始倾向的肯定,第二类是对素朴人性的张扬。这两类作品的思想倾向受到了道家哲学和道家文化的影响,或者与之相契合,都流露出对自然界和人的本然状态的崇尚。

第一类作品是对原始倾向的肯定。这些作品选择原始野蛮的自然景观和封闭滞后的人文环境,热衷于塑造叛逆者、化外之民、初民和少数民族等人物形象,表现渔猎、放牧、村社等自然经济下的人类生活和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宗教禁忌等非规范文化。这些作品通过表现人的本能性和原始生命力来达到对自然状态的张扬,同时表达对人类文明规范的反省和反抗。如:《勃尔支金荒原牧歌》(洪峰)的主人公遇上了蒙古族姑娘,尽管语言不通,但她大胆热烈、无所顾忌的性爱表示,很快使他堕入爱之深渊。《远方有个女儿国》(白桦)中的主人公梁锐与摩梭姑娘结婚,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习俗,她们的性爱方式无拘无束,灌注着出于本能的激情。《红高粱家族》(莫言)中,野生的蓬勃的红高粱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一帮由土匪、流浪汉、轿夫、残疾人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却活得轰轰烈烈。这些粗鲁、愚顽的乡下人的身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随意野合、杀人越货、心无顾忌、行为放荡,是未被文明驯化的野蛮族群,他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大地僭越了文明社会的价值规范。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小平.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