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问题——兼与俞吾金等同志商榷

¥0.5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踪迹与替补》

出版日期:2007-12

字      数: 763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问题

在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只理解为一个贬义词,一个否定性的概念。如俞吾金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就是指“虚假的意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应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1];而李毅嘉、王娅又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意识形态概念等于唯心主义(Ideologie=Idealismus)[2],等等。对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及其特征,就不能停留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断,而必须深入到其思想的深处,搞清“意识形态”概念的来龙去脉。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Distutt de Tracy,1754—1836)在其论著《意识形态的要素》中首先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期间写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使用它。从该词的创立和使用来看,特拉西早于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所使用的意识形态概念可能就来源于特拉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的是意识形态的德文词Ideologie,而不是其法文词Idéologie。这一词语上的细微变化,不禁又使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所用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否真的来源于特拉西?他们所用的意识形态概念与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概念又有什么异同?

从1845年之前马克思所涉及的思想材料来看,他是熟知特拉西其人及其思想的,我们也有理由断定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就是来源于特拉西,德文词Ideologie是对法文词Idéologie的改制。因为,马克思在1844年流亡巴黎期间,曾研读了大量英、法思想家有关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就包括特拉西的《意识形态的要素》一书。该书的第四篇和第五篇“意志及其作用”,是专门探讨政治经济学问题的。后来,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还曾集中地评述了特拉西的上述思想。另外,在1837年3月2日马克思的父亲写给马克思的信中,也提到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信中这样写道:“要是哪一个研究过拿破仑的历史和他对‘意识形态’这荒谬之辞的理解,那他就会心安理得地为拿破仑的垮台和普鲁士的胜利而欢呼。”[3]当然,马克思的父亲在这里所用的“意识形态”一词,是法文词Idéologie,还不是德文词Ideologie。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生平.踪迹与替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