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相关概念辨析

¥0.3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踪迹与替补》

出版日期:2007-12

字      数: 475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意识形态相关概念辨析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对它的理解问题上目前国际、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也曾就此撰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1]。为了深化对它的理解,还有必要对与它相关的概念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

一 能指意识形态和所指意识形态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从未出现过能指意识形态和所指意识形态概念,“能指”和“所指”是语言学中的概念,我们在这里借用它完全是为了说明问题的必要。能指意识形态主要是指某种意识形态理论存在这一事实,不涉及其具体内容;而所指意识形态专指某种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首先就必须界定这个概念的性质。许多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西方学者都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只是“虚假的意识”的代名词,它与科学相反,不过是人们用来欺骗自己的一套观念。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意识形态是一种贬义词。目前国内部分学者也持同样的看法。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性质呢?对此,我们首先必须肯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意识形态”与“虚假的意识”之间的联系。当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意识形态时,他们常常是在“虚假的意识”的意义上运用这个概念的。如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认为:“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2]表面上看马克思、恩格斯似乎确实把“意识形态”完全等同于“虚假的意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虚假的意识”是指以往阶级社会中所有的所指意识形态,而不是指能指意识形态。因为以往阶级社会中所有的所指意识形态,尽管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同,但它们都主张观念统治世界、精神决定历史。它们都是从意识中的人出发,而不是从现实中的人出发,因此,“虚假的意识”始终是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尽管这些所指意识形态是以“虚假的意识”为基础的,但它们在特定的阶级社会中存在并起作用,这又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正因如此,对以往阶级社会中所指意识形态的研究,又构成了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否定以往的全部所指意识形态的同时,又肯定地说,意识形态毕竟是人类史的一方面[3]。这里,构成人类史的“意识形态”,实际是指“能指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就这层意义而言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生平.踪迹与替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