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0.6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踪迹与替补》

出版日期:2007-12

字      数: 88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解析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马克思的幽灵》是德里达据1993年加利福尼亚一次国际讨论会上的两次发言整理而成,内容庞杂,涉及的问题也较多,但整体观之,其核心内容十分明确:它在论述马克思的精神。表面上看,他所理解的马克思精神多种多样,但事实上他正想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马克思精神去表达他对马克思精神的一种完整理解。那么,德里达所理解的马克思精神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马克思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针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德里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时代仍然呼唤着马克思的精神。他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一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1]他认为,“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在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2]

在德里达看来,无论当前国际上信仰和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马克思的精神”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在从事纪念马克思的活动,实际上是在“哀悼”中“召唤”马克思的精神。而那些公开反对马克思的人,事实上他们也离不开马克思的精神,他们受到马克思精神的纠缠,至少他们在分析问题时仍在用马克思的话语说话。他说:“值此在一种新的世界紊乱试图安置它的新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位置之际,任何断然的否定都无法摆脱马克思的所有各种幽灵们的纠缠。”[3]德里达认为,当前西方社会之所以如此过热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因为它们害怕马克思主义,想借某种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时”来“驱魔”。因为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已搅得西方社会不得安宁,使许多人感到心惊肉跳,他们恨不得借此能把整个马克思主义一棒子打死,立刻开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证书,好让它永远消失于历史舞台。“……驱魔法在于以一种念咒的模式反复说那死者的确已死去”,“灵验的驱魔法故作姿态地宣告那死亡仅仅是为了造成死亡”。但是,德里达肯定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这种句式力图使人们放心,但首先是为了说服自己让自己放心,因为没有什么比期望死者的确已经死了这件事还要不可靠”[4]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生平.踪迹与替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