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智慧

¥0.1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04-04

字      数: 265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崇尚智慧

在本书“引言”中已经指出,智慧是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如果我们把优雅生存当做是幸福的当代形态,那么智慧当然也就是实现优雅生存的最佳途径。既然如此,我们要转换生存方式,要走向优雅生存,就要热爱智慧,追求有智慧,或者说,崇尚智慧。

人们通常说,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但是,如果我们考察自古至今的中国历史,智慧历来都不是中国社会最热爱、最推崇的东西。

在中国传统社会,社会最推崇的是道德。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要是以“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的仁义道德。在这种道德中,整个说来,没有智慧的地位。“五常”中有“智”,似乎是包含智慧,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里的“智”主要是道德意义上的理智,也就是对仁义道德的意识和把握,而且“五常”整个说来是从属于“三纲”、为“三纲”服务的。因此,这里的“智”与通常意义的“智慧”相去甚远。即使我们把这里的“智”看做就是智慧,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地位也显然是非常次要的,即排在“五常”中的第四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江畅.走向优雅生存:21世纪中国社会价值选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