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基本思想

¥0.0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孔子研究》

出版日期:1983-04

字      数: 752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孔子的基本思想

儒家学说是先秦的显学,从孔子开派到孟轲、荀卿,三百多年间一直盛行。这三百多年中也是我国历史上动荡不安,变化极大的时代。孔子生于春秋末年。当时的社会情况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1],所谓“无道”之世。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首先是要“从周”,他认为西周以来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卿、大夫、士的一套宝塔式的等级制度是合理的。而当时社会秩序的紊乱就是由于臣弑君,子弑父,打乱了这种社会关系。孔子是主张维持这种等级制度的,但在当时社会剧变的情况下,也觉得确有改良的必要。现在就他的基本思想分析一下。

首先他是主张严等差之辨,而贱视劳动。我们知道从春秋以来在职业上已有较细致的分工,从《左传》、《国语》等书看起来很明显地已有士、农、工、商的分别。[2]在孔子的思想中,一方面是承认这种分工的;另一方面他认为这种分工中有着贵贱高下的区别。这个等级观念是以士为界限的,士以上凡卿、大夫、公侯、天子都是属于贵者,叫做“君子”;

下农、民的商贾、百工技艺都是贱者,叫做“小人”。“君子”和“小人”是两个对立的阶级,有着严格区别。从下面一段话可见: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不敢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这是说得很清楚的。他认为君子是在上者,是要用“礼”“义”等来“治国安民”的;小人在下者的事才为农为圃,为什么君子反而要去学做小人的事呢?所以樊迟问到学农、学圃,孔子就说“小人哉,樊须也!”这就是说为什么你立志不高,要学小人呢?孔子说了两个“不如”,并非表示谦虚,而是“不屑一顾”的意思。事实上孔子和儒家所说的“学”,就是学“君子之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套。至于百工技艺、为农为圃等,在孔子和儒家看来并不是“学问”,也不值得学。荀卿说得很清楚:“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荀子·儒效篇》)儒家的“学”都是指“士”以上的事。孟轲把“士”以上的事称为“大人之事”,“士”以下的事,那就叫“小人之事”。“大人”是劳心的,“小人”是劳力的;小人有供养君子的义务,君子有统治小人的权利。或劳心或劳力是君子和小人之别,实质上也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界限。这一思想在儒家中孔子、孟轲和荀卿是一致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钟肇鹏.孔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