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1.0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李奇集》

出版日期:2003-10

字      数: 624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关于道德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道德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理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最近报刊上探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文章日益增多,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加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十分有益,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深入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最近读到的一些文章所提到的有关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道德与功利、自律等问题,也想提出一点个人意见,参与共同探索,但并不是向某人或某文质疑或辩论,只想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谈起。

一 道德的本质及其特征

要想弄清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关于道德与功利、自律等概念的关系,需要从道德的本质及其特征中去寻求正确答案。马克思曾指出:“以观念形式表现在法律、道德等等中的统治阶级的存在条件(……),统治阶级的思想家或多或少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把它们变成某种独立自在的东西,……统治阶级为了反对被压迫阶级的个人,把它们提出来作为生活准则,一则是作为对自己统治的粉饰或意识,一则是作为这种统治的道德手段。”[1]这里所说“统治阶级的存在条件”,就是当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这些条件表现为法律、道德等观念。就是说,道德观念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引申出来的。后来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也曾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就是说从生产和交换所依以进行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2];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总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是当被压迫阶级足够强大时,它代表对于这个统治的抗争和被压迫阶级的将来的利益”[3]。这里明确地表明,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结构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人们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道德的本质及其特征具有社会功利性。但是,这种“功利”性和资产阶级伦理学所讲的狭隘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有本质区别。后面再分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奇.李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