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0.6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所属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01

字      数: 1629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12章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从我所采取的立场出发来探讨亚里士多的德性论的任何努力,一开始就会面临着一个问题。一方面,我把他看作是与自由现代之声相抗衡的真正主角;因而我虽然有必要将他对德性极其具体的阐述置于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我已说明我不仅把他看作一名个人理论家;还把他看作一个悠久传统的代表,看作是阐明了许多前辈们和后继者在不同程度上成功地阐明了的问题的人。而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传统的一部分,甚至作为这一传统最伟大的代表,却是一件十分非亚里士多德的举动。

亚里士多德当然承认他有先行者。确实,他力图撰写以往哲学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在他自己的思想那里达到顶点。但是,他以他所理解为正确的理论代替前辈们的错误或至少是部分真理来设想他的思想和他们的关系。不过,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真理而言,他的著作一旦完成,他们的著作便可弃之不顾,而毫无损失。但是,这样思考问题等于排斥了一个思想传统的观念,至少排斥了我所认为的思想传统的观念。因为,对这样一个传统观念至关重要的是,过去决不是那种仅仅被弃之一旁的东西,宁可说,现在只有作为对过去的评注和反应才是可理解的。在这些评注和反应中,只要有必要、有可能,过去将得到修正和超越,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将依次被一些更为适当的将来的观念所修正和超越。这种一个传统的观念体现了一种十分非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根据这种知识论,每一种具体理论或一套道德、科学信念,只有作为一个历史系列的一环才是可理解的和合理的(就其在合理性范围内而言)。大可不必说,在这一系列中,后来者就一定优越于前者;一种传统可能停止进步、或者甚至衰落。但当一个传统处于正常状况,当进步正在发生时,它总有一种累积因素。不是现存所有事物在将来都同样会被否定;但是,对现存的理论和信念中的某些因素,如不把作为整体的传统否定掉的话,就难以想象它们会被抛弃。例如,在当代生物化学中,有着细胞和分子之间关系理论的我们现代的科学传统,情况是如此,在古典传统的范围内,有着亚里士多德对某些重要德性的论述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情况也是如此。

因此,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性只有从一种他本人不知也不能承认其存在的传统才能详细阐明。亚里士多德跟别的希腊思想家一样缺乏在我们的意义上的那种特殊的历史意识,从而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视为一个传统的部分;这种缺乏也严重地限制了他的叙述观。因此,把亚里士多德必定对德性所持的观点与德性和(我已揭示的出现在史诗和悲剧作家中的)叙述形式的关系的这种论题相结合的任务,不得不等待——长久地等待亚里士多德的后继者去完成,他们的《圣经》文化已教会他们历史地思考问题。一些对古典传统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得不到回答。不过,正是亚里士多德,他的德性论决定性地建构了并且在许多方面牢固地确立了他的诗人前辈只能断言或者意示的作为一个道德思想传统的古典传统,而且,他没有盲目附和柏拉图有关社会领域的悲观主义,使古典传统成为一种理性传统,不过,在此论述的开端,我们也应注意:我们所具有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一种这样的形式中,它本身在学术上不可避免地有时易引起对这个思想的内容的不可解决的争论。而且,最近有人论证说[1],亚里士多德成熟的观点是在《欧德穆伦理学》中,而不是几乎每一个学者认为的那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关于这个论题的争辩将持续下去[2];不过,幸运的是我不需要介入进去。因为就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而言,我将亚里士多德置于其中的传统,是一个使得《尼各马科伦理学》成为经典文本的传统。

《尼各马科伦理学》——据罗马哲学家波尔菲里说,这本书是献给亚里士多德儿子尼各马克的;其他人说这本书是尼各马科编的。这是一套最璀灿夺目的讲课记录。正因为是讲课记录,缺点很多,如时而太简炼,时而重复,不准确地相互参照;所以,我们可以不时地从中听到亚里士多德说话时的语气。这种声音威严而独特;但这也是一个不仅属于亚里士多德本人的声音。“就这样一个题目,我们要说什么呢?”是他不断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我要说什么呢?”谁在他写的这个“我们”名下?亚里士多德并不把自己看作是在创立一种德性论,而只是明确表述了一种隐含在一个受过教育的雅典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的论点。他寻求的是最好城邦中最好公民的理性声音,因为他认为城邦是人类生活的德性能得到真正而充分的展现的唯一政治形式。因此,一种德性的哲学理论是这样一种理论:其题材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德性实践所隐含的,也以这种实践为先决条件的前哲学理论(prephilovophi cal theory)。这种理论当然并不必需那种实践,而隐含在实践中的前哲学理论是这种理论的标准,因为哲学必须有一个社会学的,或者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学的出发点。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