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的性质

¥0.8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所属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01

字      数: 2055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14章 德性的性质

对我在前面已叙述的这个历史的一个反应也许就是,即使在我已粗略描述的相对一贯的思想传统内,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彼此不相容的德性概念。因而不存在任何真正统一的德性概念,更不用说统一的历史了。荷马·索福克勒斯、亚里士多德、《新约》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之间的差别太大了。他们提供给我们的是各分相同的和互不相容的德目表;对不同德性,他们各有不同的排列秩序;并且他们还有彼此不同的、相不相容的德性理论。如果我们再看看更晚些的西方著述家对德性的论述,这些不同和不相容性就会进一步扩大;假如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扩展到日本或美洲印第安文化,这些差别还将扩大。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一些相匹敌的和可选择的德性概念,但是,即使在我所叙述的这个传统范围内,没有单一的核心概念。

就这样一个结论而言,没有比一开始就对那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著作家们的德目表中的非常不同的德目进行考察更富有建设性的了。这些德目表的某些,荷马的、亚里士多德的新约的,我已经以或长或短的篇幅谈到了。让我冒重述之讳,回顾它们的某些关键特征,然后,为了作进一步比较,介绍两位稍晚些的西方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简·奥斯汀。

第一个例子是荷马的德目表。至少在荷马的德性(aretai)表中的某些德目,今天根本不被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看作是德性。体力是最明显的例子。对于这一点,有人可能会回答说;我们不应当以我们的词“德性”来翻译荷马的“aretai”一词,而应以“卓越”一词来译;如果我们这样来译它,荷马和我们自己之间貌似巨大的差别马上就消除了。因为我们对拥有体力就是拥有卓越,并不感到有多少唐突。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消除荷马同我们自己的差别,而只是重新标明了这种差别。因为我们现在好象是在说,荷马的德性(抑或卓越)概念是一回事,我们的德性概念是相当不同的另一回事,因为一种具体的品质在荷马眼中是一种卓越,但在我们眼中不是一种德性,反之亦然。

这当然不是说,荷马的德目表仅仅同我们自己的有差别,它与亚里士多德的德目表也有明显差别。当然亚里士多德的德目表也与我们自己的有差别。比如,前面指出,某些希腊文的德性词汇并不容易译成英语,甚至不能以希腊文之外的语言来表达。

再看看友谊作为一个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德目表里的重要性,又是与我们的多么不同!或者智慧(phronesis)的位置,又是何等不同于荷马的和我们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精神所具有的地位等同于肉体在荷马那里的地位。但亚里士多德与荷马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在他们各自的德目表中,有的德目涵入什么,有的德目又省略了什么。这差别还在于德目表的排列次序,有些德目被排得相对靠近人类的卓越(美德)的中心位置,有的则被排在边缘位置。

而且,德性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也改变了。对荷马来说,人的卓越范例里武士;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则是雅典的绅士。实际上,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一定的德性只有那些富人有社会地位的人才会有,有的德性是一个穷人(即使他是自由人)不可能有的。而这些德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恰恰是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德性;恢弘大度——又是一个例证,表明对“megalopsucbia”的任何翻译都不是令人满意的——和慷慨不仅是德性,而且是亚里士多德体系内的重要德性。

我们必须马上指出的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德目表的最显著的对照的既不是荷马的,也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新约》的。因为《新约》不仅赞美了亚里士多德所不知的德性;信仰、希望和爱,提都不提象智慧这样的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至为重要的德性,而且还至少赞美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相应于恢弘大度的一种恶,即谦卑为德性。不仅如此,既然《新约》明确地把富人看作是命定要受地狱之苦,很清楚,那些重要德性是他们所不能有的;倒是奴隶可以获得的。再者,《新约》不同于荷马和亚里士多德,当然不仅体现在德性表中的具体德目上,并且也体现在德性的排列秩序上。

现在,将前面考察的这三个系列的德目表:荷马的,亚里士多德的和《新约》的与两个稍晚些的德目表相比较,一个是我们从简·奥斯汀的小说里能够搜集到的,另一个是富兰克林为自己制订的,奥斯汀的德目表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是她强调她称为“坚贞”的德性的重要性,我将在后一章更多地谈到这种德性。在简·奥斯汀的德目表里,坚贞在某些方面起了类似智慧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所起的作用;这是这样一种德性;拥有这个德性,是拥有其他德性的先决条件。其次是她把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友好(agreabllness)(亚里士多德说这是一个还没有命名的德性)的一种德性仅看成是一个真正的德性的影像,这个真正的德性她称为“友善”(amiability)。因为据亚里士多德说那能践行友好德性的人是出于荣誉和权宜的考虑;而奥斯汀则认为拥有这种德性的人可以而且必需抱有对人的真实感情(这里的一个有关之点是,奥斯汀是一个基督教徒)。请回想一下亚里士多德自己也曾把战争中的勇敢看成是真正的勇敢的影像。这样我们就看到在德性问题上的另一种分歧。即,哪些人类的品质是真正的德性,而哪些又仅仅是影像。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