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考

¥3.1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沈有鼎集》

出版日期:2006-12

字      数: 1340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公孙龙子》考[1]

在《公孙龙考(一)》中,我们企图回答的问题是:先秦是否有两个有名的公孙龙,还是只有一个?这问题牵涉到另一问题:《盐铁论·箴石》中的“公孙龙”和“子石”是一人还是二人?我们举出了三种比较可能的答案:

1.《盐铁论》的“公孙龙”是辩者公孙龙,不是孔子弟子,而“子石”是孔子弟子公孙龙。

2.《盐铁论》的“公孙龙”和“子石”是一人,即孔子弟子公孙龙,不是战国末的辩者公孙龙。

3.《盐铁论》的“公孙龙”和“子石”是一人,即辩者公孙龙。那么少孔子53岁的孔子弟子公孙龙到哪里去了呢?这位公孙龙并不存在,公孙龙因为要抬高自己的地位,所以上攀孔子为师。

至于《淮南子》三处讲到公孙龙,没有疑问都是战国末的辩者公孙龙,绝不是孔子弟子公孙龙。

当时我们认为上述三种答案都很合理,不能决定哪一种符合事实,但比较倾向于第三种答案,因为找不到汉代人承认有两个公孙龙的确实证据。这第三种答案基本上符合于唐人司马贞的意见。

现在我们经过重新考虑,认为汉代人是否承认有两个公孙龙虽无绝对确凿的证据,但《说苑》关于子石的记载,称“子石”和称“子贡”、“子游”一样熟悉,看起来子石真是孔子弟子公孙龙,似乎一提到“子石”汉代人都知道是谁。因此我们倾向于第二种答案。《盐铁论》的公孙龙说“论之为道辩”,这完全不能证明是辩者公孙龙的话。相反,这话因其严正倒是孔子弟子来说最合宜。孔子弟子公孙龙讲不讲“正形名”呢?我们不知道,但形名家尹文上攀孔子弟子公孙龙为师,就时代说比较可能。仲长统《尹文子叙》所说的情况是接近事实的。

本文的题目是:从较早的文献考察辩者公孙龙的学说的倾向性。我们认为:现行的六篇《公孙龙子》很不可靠,不能作为讨论的根据。应当把程序倒过来,从较早的文献考察公孙龙学说的倾向性,然后以此来衡量六篇的相对可靠性。关于这六篇,近人黄云眉说:

吾终疑为后人研究名学者附会庄、列、墨子之书而成,非公孙龙之原书矣。惟今书虽非原书,然既能推演诸记,不违旨趣,则欲研究公孙龙之学说,亦未始不可问津于此耳。(《古今伪书考补证》)

我们将在另一篇文字里提出较详细的论据,说明黄云眉的这一猜测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在这里只简略地说一说,为什么现行《公孙龙子》不是公孙龙的原著。

晋鲁胜在《墨辩注叙》中告诉我们:名家典籍,除《墨辩》而外,在晋时统统都已亡绝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怀疑这话的真实性。有些人深信鲁胜在《叙》中的如下一段话:

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刑名显于世。

而这同一个鲁胜说的名家典籍除《墨辩》外都已亡绝的话,似乎闭着眼睛就没有看见。其实这句话是鲁胜关于当时的情况的叙述,最有可信的价值,而上引几句关于古代的话,其真实性倒是值得检查的。下面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句话并不符合古代的历史事实。

在《列子注》中,东晋的张湛提出了公孙龙《白马论》现存之说,和西晋鲁胜的话相矛盾。有人认为:既然《白马论》现存,则其他五篇或四篇亦必现存。这个无根据的推论弄得张湛和鲁胜的矛盾尖锐起来了。因为如仅存一篇,则鲁胜的话尚勉强可通过:如有五篇之多,则鲁胜绝不可能说是“亡绝”了。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沈有鼎.沈有鼎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