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评传》既不进行战争也不签订和约

¥0.0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所属图书: 《托洛茨基评传》

出版日期:1986-06

字      数: 940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既不进行战争也不签订和约

《和平法令》公布后,苏维埃政府多次向协约国列强呼吁,要求它们早日结束战争,尽快进行和平谈判。但协约国各国政府不愿意承认苏维埃政权,根本不采纳后者提出的建议,并对它进行威胁。

1917年11月10日,英、法、日、意等国派驻俄军大本营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联合发出了一份照会。照会威胁说,“如果俄国退出战争,它将遭到最严重的后果。”[1]英国当局公开宣布,“不打算承认列宁的政府”,而要支持乌克兰中央拉达。美帝国主义者要他们的政府不同苏维埃政府进行任何接触,“坚决地反对任何能使俄国缔结和约的单独谈判”。法国军事当局要求俄国的杜鹤宁将军“阻止谈判的开始,并把俄国军队留在前线上”。[2]

协约国各国政府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非常敌视苏维埃政府,多次拒绝这个政府的和平建议,并且反对它同德、奥、土、保方面进行和平谈判。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心怀鬼胎,竭力阻止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试图继续把这个国家拴在战车上,借用它的军队牵制德国及其盟国在东线战场上的庞大兵力,减轻协约国在西线战场上的压力,从而易于赢得战争。另一方面,协约国帝国主义者还抱有这样一个险恶的目的,即借助德、奥等国的武力,击败并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于摇篮之中。

同盟国方面之所以愿意接受苏维埃政府的和谈建议,这是因为德、奥等国经过三年多的帝国主义战争,国内经济困难,物资奇缺,广大人民的反战情绪日增,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人也要求尽快结束战争。同盟国的主心骨——德国想通过同苏俄缔结和约,以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把东线兵力移至西线,集中力量打击英、法等国军队,尽快在西线赢得战争。与此同时,德、奥等国想通过同苏俄缔结和约,从苏俄方面索取大量地盘和大宗赔款,以壮大自己的实力。

由于协约国方面不愿停止战争,苏维埃俄国只得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方面进行谈判。1917年11月20日(公历12月3日),苏俄代表越飞同四国同盟的代表霍夫曼将军(德军东线参谋长)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停战谈判。苏俄代表建议以苏维埃政府已经发布的《和平法令》作为停战谈判的基础,但四国同盟的代表不同意这个建议,而只愿就停战的军事条件进行谈判。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显荣.托洛茨基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