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评传》为“不战不和”的方针辩护

¥0.0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所属图书: 《托洛茨基评传》

出版日期:1986-06

字      数: 523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为“不战不和”的方针辩护

自1918年2月10日托洛茨基在布列斯特和平谈判的会议上公开提出“不战不和”的声明后,便竭力宣扬自己这个主张。他在《谈判总结》中说,“这个声明不仅对中欧列强代表团的代表,同时对当时驻扎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德国士兵都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印象。”[1]当德军向苏维埃俄国发起进攻的前一天,他还说:“我们不能作战,但是,也不能缔结帝国主义的和约。而我认为,我们的国际地位只会因此而得到好处。”[2]

2月18日,德军向苏维埃俄国发起进攻。只因苏维埃政府答应同德国签订它所提出的苛刻和约,才使德军于2月23日停止向彼得格勒方面推进。但就在德军停止进攻后的第二天,托洛茨基说:

我们依靠革命的道义力量,使德国政府无法了解和平谈判的结局。我们拒绝签订和约,我们就越过了德国军事检查机关和官方造谣家,而使德国劳动群众知道,向我们提出的和约是兼并的、苛刻的和掠夺的和约。我们拒绝签字,这件事具有不可估计的鼓动影响,它的后果可能在最近的将来还会显示出来。[3]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显荣.托洛茨基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