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纲领的基本内容

¥0.1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所属图书: 《东方社会之路》

出版日期:1992-10

字      数: 997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列宁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纲领的基本内容

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了一个《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草稿》,于1920年6月共产国际“二大”开幕前发表。共产国际“二大”成立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在列宁的领导下于1920年7月25日开始工作,讨论了列宁的这个提纲。提纲于7月26日提交代表大会审议,7月28日通过。罗易是补充提纲的起草人。7月26日列宁作《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讲话。

列宁6月的“提纲”和7月的“报告”是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纲领。根据列宁的“提纲”、“报告”和其他著作,可以把这个革命纲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作如下概括。

第一,对东方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

马克思列宁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和把握东方社会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1]。1919年12月20日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一般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2]

列宁1920年7月26日的报告就是从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条件的具体分析开始的。他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对于无产阶级和共产国际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弄清具体的经济事实;在解决一切殖民地和民族问题时,不要从抽象的原理出发,而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各种现象出发。”[3]列宁所说的“具体的现实的各种现象”是指什么?他讲了三点:

①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世界人口的大多数都是被压迫民族,总数大概是十二亿五千万,当时世界总人口约十七亿五千万,其中百分之七十左右是被压迫民族。他们有些是处在直接的殖民地附属关系中;有些是半殖民地国家(如波斯、土耳其、中国);有些是被帝国主义征服后陷于附属关系中。列宁认为他的提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区别开来。

②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列宁认为,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民族的相互关系、全世界国家体系,将取决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如果忽略这一点,就不能正确地提出任何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这是他的提纲中的第二个基本思想。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谢霖.东方社会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