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白话译文部分)》祛惑

¥0.1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1996-12

字      数: 494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祛惑

抱朴子说:“凡想探取明珠,不入合浦的深渊,就得不到骊龙颔下的夜明珠;想采凿美玉,不到荆山的峰峦,就得不到价值连城的尺璧。奉师问道,如果得不到好老师,想要弃师离去却又犹豫不决,还希望能有所收获,厮守在其身边,最后终于无所成,白白地浪费精力,妨碍功效,以后虽然痛恨后悔,也来不及了。世间那些道理浅近的事情,尚且不能凭空坐着就能知道,何况是神仙之道呢?神仙之道,就算是圣者是智明之人,也没有自己就知道的,它不能经过思考就得知,也不能触类旁通。它要求必须要有老师,老师的知识必须深远广博,好比涉沧海去舀水,到长洲去伐木,只担心力气不够,哪里用得着担心水、木少呢?虎豹吃剩下的东西,是狐狸老鼠争抢的食物;陶朱丢弃不要的东西,是原宪颜回所没有的。求学的人,投不到目光长远、学问渊博的老师门下,而遇上孤陋寡闻的人,他所知道的本来就很狭窄,知识积累也不牢固,把学问全都传授给人,又吝惜不舍;分开传授,那点东西又很浅薄而没有奇特的作用。他所宝收秘藏的本已不精,若再挑出其中的粗敝的东西来教人,学生又怎么会有所成就呢?这好比向伯夷、叔齐借粮食,去黔娄家诉说寒冷,所得到的不过是粗劣的橡栗和破衣,肯定不会有太牢的美膳和锦衣狐裘。有的人守奉在庸师跟前,始终不觉悟。有的人有幸遇上懂道的人,却不能勤奋求教,这失道于不觉悟上,是无法追回的了。了解人学问的深浅,实在是很不容易。古人也感到为难,的确是有原因的。白色的石头像美玉,奸邪佞人像贤人。越是贤人越是隐而不露,有而如无,越是奸人越是卖弄炫耀,虚而像实,不是大智之人,怎么能区分出贤人和奸人呢?那些奉守着庸师而不离去的人,并不是明知老师无知却故意求教不止,而是真的认为他值得师事。那些遇见通达之师不去奉事的人,并不是明知老师学问深奥却不去咨请,而是的确以为他与常人无异。能懂得重要道旨的人,对外物没有欲求,不为世俗的名誉牺牲自己,又怎么肯向世俗自我标榜显示于人呢?而浅薄之徒大多说话荒诞不经,自吹自擂,用严厉的脸色和极细微的声音来掩饰他的虚伪和狂妄,足以迷惑后辈学子,所以敢说大话。他们说什么已经登过名山,见过仙人。乍一听到这样的话,那些不能澄清并核查事实的人,很少有能觉察出其中虚伪的。我曾多次看见一些杂散道士,来往于达官贵人门下,专门让随从者编造虚名,说他已经四五百岁了。遇上有人问他的年纪,佯装没听见,含笑应付,说自己有八九十岁。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说什么我曾华阴山辟谷五十年,又在嵩山少室山四十年,又在泰山六十年,又和某人在箕山呆了五十年,对信道同仁遍说自己的经历,就这样,想让人合计他已是几百岁的人了。于是那些好道人家,无不如烟起雾合,集聚在他的门下。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今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