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反对折衷主义和诡辩(反对把辩证法归结为实例的总和,反对片面地和随意地摘取个别现象和事实)

¥0.0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1986-02

字      数: 1083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4.辩证法反对折衷主义和诡辩(反对把辩证法归结为实例的总和,反对片面地和随意地摘取个别现象和事实)

列宁在《五一节和战争》(1915年4月)这一提纲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反对斯徒卢威主义……辩证法反对折衷主义……”[ 3,36,321]。列宁的这个反对意见我们曾在他解释概念的灵活性时看到过:如果辩证法被客观地加以运用,即与现实本身相一致,那就是辩证法;如果是被主观地和随意地加以运用,那就是折衷主义和诡辩[3,38,112]。我们还看到,列宁把自己对辩证法的实质及其具有的客观性质的理解与诡辩和折衷主义看作是不相容的,后者依据的是主观主义和随意性。在关于工会问题的辩论中,即在《再谈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1921年)一文中,列宁详细地发挥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譬如,关于“缓冲派”的立场,列宁写道:“如果‘缓冲’是折衷主义的,那末这种‘缓冲’就要放过一方面的错误,而只提到另一方面的错误……如果‘缓冲’是辩证的,那末这种‘缓冲’就要全力抨击它从双方面或从各方面看到的每一个错误。”[3,32,81]列宁认为“缓冲”不是这样做的。“缓冲派”是这样议论的:“……一方面,它们(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经济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错误正是在这里,……用折衷主义来偷换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种折衷主义在各种‘时髦的’和反动的哲学体系的作家当中是特别流行的)”。正如列宁接着指出的,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缓冲派”的首领们“在这里所持的观点是形式逻辑或经院哲学逻辑的观点,而不是辩证逻辑或马克思主义逻辑的观点”[3,32,82]。

列宁在说明折衷主义与辩证法的区别时写道:“形式逻辑……根据最普通的或最常见的事物,作出形式上的定义,并以此为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拿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定义,把它们完全偶然地拼凑起来……,那末我们所得到的就仅仅是一个指出事物的各个方面的折衷主义的定义。”[3,32,83]

列宁接着以展开的形式叙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亦即辩证方法的)原则或要求,并极其尖锐地用革命的辩证法来反对僵死的形式主义和空洞的、毫无内容的折衷主义。同样是这位列宁的反对者站在“缓冲的”立场上议论说,一方面工会是学校,另一方面它是机关。列宁认为另外一些参加辩论的人的错误在于,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没有充分估计到“学校的这个方面”,另一些人则没有充分估计到“机关的这个方面”。

列宁问道:“为什么……这种议论是僵死而空洞的折衷主 义呢?”原因就在于这里没有“独立地即用自己的观点 去 分析目前这一争论的全部历史(马克思主义,就是说,辩证逻辑是绝对地要求这样做的),去分析在目前这个时候,在目前的具体条件之下对问题的整个看法,对问题的整个提法,——或者也可以说对问题的整个提法的方向。”[3,32,84—85]列宁指出,一个反对辩证逻辑的折衷主义者,丝毫也不打算这样做,他们对问题不作丝毫具体的研究,而纯粹搬弄一些抽象的概念,从一个现象那里抽取一点,从另一个现象那里抽取一点,等等。列宁断 言:“这就是折衷主义。”[3,32,80]这就是僵死而空洞的折衷主义,“因为在这里没有具体地研究当前这场争论、这个问题和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等等”[3,32,85]。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苏]Б.M.凯德洛夫.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