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书今译》导言

¥0.1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劝善书今译》

出版日期:1996-12

字      数: 331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导言

劝善书又称善书,其名盖取自《太上感应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意。此名出现,当在南宋以降,而劝善书的历史还要远早于此。历史上的劝善书都是一些专门宣传旧式伦理道德、劝人弃恶从善的小册子。这类书籍儒释道三教都有,而以道教劝善专书出现的时间较早,影响较大,数量较多。从内容方面来看,现存道经中数《赤松子中戒经》最早以劝善为专题行文。此书葛洪《抱朴子》曾录其名并有引述,学界多认为当出于汉魏,其时道教还处于形成阶段。

唐代著名道教徒医学家孙思邈所作《福寿论》一文,劝人惜福重德,注重个人心性修炼,打下成就仙道的性功基础。全文重说理而少举条例,求人力而不望神力,颇中道家意旨,颇合知识分子的口味。

《太上感应篇》出现的时间不算最早,但自问世以后,由于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文人墨客、宗工巨儒为之作序、作注、作赞、绘图者“纷起云集”,“乐善者复刷印以分贻朋好”。各方面都来推波助澜,几百年间,流行之广,社会影响之大,至明清时期,已“流布独广,至于家有其书”,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因此该书被公认为道教善书之集大成者,其影响甚至波及到朝鲜、日本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清代并有满文译本流传。后出之《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宝训》等亦曾受到过官方的重视,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均未达到《太上感应篇》的程度。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劝善书今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