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的发展

¥0.2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1995-08

字      数: 433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4.民间信仰的发展

当安萨里把苏非神秘主义引入正统教义并使之与正统教义相结合,进而被伊斯兰世界公认为官方信仰的终极形式时,苏非派并没有因此而丧失自身的信众和存在的价值。它在思想上、理论上以至于在组织上更没有因此而枯竭和中止自身的发展。作为伊斯兰教的一种民间信仰的形式,苏非们的宗教生活仍然极其活跃地延续下来。

苏非们继续履行他们反复赞念和记忆真主(“齐克尔”)的神秘仪式,从事种种附加的祈祷和礼拜(“副功拜”),坚持斋月以外的更为艰辛、频繁的斋戒,过着克己、守贫、虔敬、坚忍的俭朴生活,严格奉行精神修炼、自省和悔悟,以求得个人灵魂的净化,这一切愈来愈成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模式。

12世纪中叶以后,苏非派终于出现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作为民间的大众信仰出现了组织化和制度化的趋向。这就是类似西方基督教会的有组织的苏非教团的普遍建立。

8世纪以来,苏非派中已陆续形成由虔信者自愿结合而成的种种小组织。这些虔信者有着共同的修炼目的——幻见真主并企求与真主合一;同时,他们也有着极其简单的修炼方法。严格说来,这类小组织还不是后来出现的有组织的教团形式的苏非社团,甚至完全不是有组织的。因为它既无组织的核心人物(首领或教主),又无组织的规章制度。由从事共同宗教生活的这类无组织的形式向有组织的教团形式的演变,大概发生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这段时期,而真正完成这种转变,则是在蒙古人征服和统治时期。这种转变的标志,大致可以说是这样的:某个著名苏非(或某个宗教学者)生前或是去世后他们的身份发生变化,一般的苏非最初与他只是伙伴关系,这时却发展为师徒关系。在他们中间形成了教阶制或等级制。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金宜久.伊斯兰教的苏非神秘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