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及特点

¥7.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9-11

字      数: 2989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及特点

一 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

满族说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其中萨满传承、宗族传承、文字传承以及歌舞传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

(一)萨满传承

满族信奉萨满教,据一些研究者考证,萨满教远在满族的母系社会就已经存在。“萨满教是一种综合体,不仅集中体现着原始宗教的教义、法规、信仰观念,也蕴含着丰富的原始科学、医学、文学、艺术、审美意识等文化内容。换言之,初民时期,北方民族的原始文化,尚未脱离宗教的襁褓,还须依宗教这一载体而发展、传承。由于原始宗教的稳定性,这一传统因袭久远。”[1]所以,在后来的田野考察中,搜集、发现大量的满族萨满神谕及祭祀器物等,甚至在一些满族的故地,还会遇见精通满语的老人。由此可见,萨满作为一种历史影响并没有完全消散,萨满文化的遗存还依旧以各种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萨满教的基本观念是万物有灵,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自然神、动植物神、祖先神三大神系。自然神里包括天神、风神、海神、河神、星神、日神、月神、云神、水神、雷神、雨神等。动植物神有狗、虎、蛇、马、鹿、鱼、柳、石、乌鸦、鹰等。祖先神,一般是指死者生前是氏族、部落的酋长;或者指死者生前为部民做过好事,立过功劳的人。一些所谓能力大、威望高的萨满,也被后世萨满尊崇为萨满神”[2]

满族“乌勒本”的出现,就是源于满族萨满教的英雄崇拜观念,各个氏族将祖先上升到神的地位传颂、膜拜,竞相口口相传,在重大节日及祭礼中讲述。这种颂根子的活动越演越烈,成为各个家族必备的行为。

《乌布西奔妈妈》中就有萨满传承的明确表述:

我弹着鱼皮神鼓,

伴随着兽骨灵佩的声响,

吹着深海里采来的银螺。

短短几句,就将讲唱者的萨满身份交代得非常清楚,讲唱者是典型的萨满装扮。而且,下面的叙述,更加确认了萨满的身份:

一条天女彩带般的蜿蜒小路,

从天母海葬的崖边,

光闪闪的,

绵绵不断的,

像蛇丘盘曲,

钻进太阳歇脚的德烟阿林。

这是条神祇的无形之路,

只有纯粹的萨玛,才能寻觅。[3]

而且,说部的主人公乌布西奔也是一位神力非凡的萨满,文中对其从哑女变成萨满,有一段精彩的描绘:

她用海豕皮做了一面椭圆鸭蛋鼓,

敲起疾点如万马奔驰。

她把白鼠皮披挂全身,

她把灰鼠皮披挂全身,

她把银狐皮披挂全身,

她把黑獭皮披挂全身,

她用彩石做头饰,

她用鸟骨做头饰,

她用鱼骨做头饰,

她用獐牙做头饰,

她用豹尾做围腰,

她用熊爪做围腰,

她用猞尾做围腰,

全身披挂百斤重,

坐在鱼皮鸭蛋神鼓上,

一声吆喝,

神鼓轻轻飘起,

像鹅毛飞上天际……[4]

这段文字主要着重于对乌布西奔身着萨满神服的细致描绘,神服的质料组合极其珍贵又难以寻觅,据《瑷珲十里长江俗记》记载:

往昔,祖居黑水流域之满洲等北方先民,为捕鹰狩猎,亦为采集珍稀萨玛神服饰件,常数千里跋涉,北上小海或称北海(鄂霍次克海沿岸)、东抵库页岛附近之沿海以及鲸海(日本海),往往冬初离家,春末返归。因在冬雪中滑雪,爬犁易行,夏秋无路,泥泞难行。出海采集海象牙、海豹皮、牛鱼睛、鲸鱼鳔、海贝、海石、雕翎、海龟骨等珍品。制作神服披肩或服面皆用这些难寻之宝。如鱼鳞披肩系用数百根大杆条鱼、圆鱼鳞粘嵌后又镶加东珠而成;龟纹披肩系用千年龟盖之外层花纹壳,取下后拼成花饰。贝饰披肩最为北方诸族崇爱,披肩披饰系产于海中一种褐背白腹小贝,古代便甚昂贵,可作信物或代替交易货币,形小如指肚大小。北方诸族采来后,洗净,晒干,将背部凿平,再翻过去肚底向上,完全是银白色,镶嵌成花饰。海贝拾来不易,倍显虔心,而且光泽洁白俊丽。北人皆尚白,它为光明、幸福、安宁、无瑕之象征。东珠披肩为白色,亦为北人崇尚。选用粒大纯白之东珠,组制披肩,皎白如雪。[5]

如上所述,所选质料无一不显示出了神服的非凡价值,“也显示出萨满神服汇集灵物作为镇魔符号的宗教心理观念”[6]。据富育光先生介绍,制作萨满神服不但取料讲究,制作过程也极为烦冗。

制作神服的衣料,必须以本氏族生存地域为基地,就地取材。往昔直至近世,北方诸族仍坚持以皮料制作神服。皮料以驯鹿皮居多,亦选用犴皮、鹿皮、狍皮、獐皮。沿海生活的族众,亦有选用鲸鱼、海象、海狮、海豹皮的。神服衣料要求熟好后柔润,轻便而有光泽,并易于缝制和染用,在特殊的神祭与萨满独有的许愿祈请下,亦有将神服的料质,选用奇特皮料缝制的。如,北极熊羔皮、疯狼皮、凶猛獠牙野猪皮、猛雕皮等。除此,牛、鱼、蛙、蜥、蟒蛇、刺猬、貂、貉、獾、猞猁等皮作为神服中的辅用材料。再其次,苇、茅、葛、藤、剑草等纤维、树木里皮、晶莹岩石以及各种骨类、羽类、木类、角类、蛤类等,亦为不可缺少的制服材料、神服的染料,多取古代传统草熏、药熏法,使服色黄润美观。除此,多用花草蕊叶、寒带植物的不同皮茎,泡制熬取多种色料,并用兽血、天鹅血、龟血等血素为红色衣料。神服等黏合部位均俗用自制土胶,尤喜用大鱼鳔制胶。所用缝线,亦俗用鹿犴等脊筋。缝神服的针,必为专用特制针,用兽骨、鱼骨、马胫骨磨制,用后焚烧。往昔,萨满服的产生是全氏族心血智慧与技术的最高结晶。全神服上下、内外、表里,均系北国自然界精华的汇聚,全是北亚、东北亚山川湖海生命物质的择优选择与再创造。[7]

乌布西奔妈妈为了惩治恶势力,穿上珍藏的祭海神衣,也是选用特殊材料制成,与上面的一段文字相印证。

这是用虎、豹、鹰、鲸、獐、狼、蟒皮

缝制的报祭九天神服,

用百个银铃缝制的神服响器,

用百根海鱼牙缝制的神服骨筮,

用百条海熊皮缝制的神服魂石,

用百颗鲸鱼睛镶嵌的神服穗式,

用百只彩燕毛围屏的神服飘饰,

这是乌布西奔远征的信使。

海象牙刺穿黑涛浊汐,

海熊皮驱避妖风鬼迹,

鲸鱼睛照穿沧海迷疑……[8]

“窝车库乌勒本”即“神龛上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萨满神坛上唱的歌。例如在《西林安班玛发》的头歌中说:

在这个很美好的日子,

我打起手鼓,

敲起抬鼓,

唱起神歌。

各位奶奶、奶奶、大爷、兄弟、阿哥,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邵丽坤.满族说部的当代传承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