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范章小传

¥0.3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所属图书: 《黄范章集》

出版日期:2019-01

字      数: 135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作者小传

黄范章,男,1931年7月1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54年进入经济所工作。

少时因战乱,黄范章跟随家人先逃难到家乡宜黄,后在临川(现抚州)安顿下来。进入临川教会中学就读,高二后转入省立临川中学。1949年,考取南昌大学(原中正大学)外文系俄文专业。1950年,第二次报考大学,同时考取了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经济系,最终选择北上,进入当时位于沙滩的北大红楼校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经统一分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初期的研究方向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在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的影响下开始研究经济思想史。1978年,在恩师陈岱孙的领导下,参与发起和建立了“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1980年初至1982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选派并获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得以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及哈佛国际发展研究所进修和作学术考察,这是改革开放后首次有经济学家赴外访学。在美期间,主修战后美国主流经济学,选听了美国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费尔德斯坦的课,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将费氏的宏观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梳理,并称之为“温和的供给学派”。1982年5月,应邀到瑞典进行了为期3 个月的学术考察,其间深入了解了福利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对瑞典社会民主党推行的“职工投资基金计划”印象深刻。社会民主党主张通过“职工投资基金计划”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实现社会主义基金所有制。受此启发,认为在中国可以发展建立各种公共基金,这些基金可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投资者。基于该思想出版了《瑞典:福利国家的实践与理论》一书。此次对北欧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考察和研究,成为其日后推崇股份制的理论源泉之一。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黄范章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